在许多虐待关系中,受害者往往会对施暴者形成一种看似矛盾而又难以解释的情感依附。这种情感并非单纯的爱或依赖,而是「创伤性依附」的产物。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试图揭示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
创伤性依附是一种情感连结,源于虐待的循环模式。
创伤性依附(Trauma Bonding)是指在虐待关系中,受害者与施暴者之间形成的情感连结。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唐纳德·达顿(Donald Dutton)和苏珊·佩恩特(Susan Painter)提出。他们发现,创伤性依附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权力不平衡和间歇性的奖惩机制。
创伤性依附的形成通常需要权力不平衡的环境,以及施暴者与受害者间的不稳定互动。受害者可能在施暴者的威胁下,感受到强烈的恐惧和无助。初次的虐待事件往往被视为一种偶然,然而随着虐待的重复发生,受害者会慢慢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对施暴者形成情感依赖。
权力不平衡与间歇性奖惩是形成和维持创伤性依附的两大关键因素。
在虐待关系中,施暴者通常掌握着更多的权力,这使得受害者陷入一种无法逃脱的境地。施暴者的持续虐待与偶尔的关心之间的极端对比,使受害者对关系产生幻想,认为施暴者也是在关心他们。
施暴者的间歇性奖惩会强化受害者对施暴者的依赖。在虐待之后,施暴者有时会以温柔的行为来赎罪,例如送礼物或者表达爱意。这种行为会让受害者产生「好的时光」的记忆,从而促使其期待施暴者的再次关心。
创伤性依附带来的心理影响是深远的。受害者可能会长期留在虐待关系中,而无法自拔。这不仅导致自尊心下降,还可能引发重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此外,这种依附也可能造成代际传递的虐待循环。
创伤性依附进一步强化了受害者的脆弱性,并使他们难以挣脱关系的束缚。
创伤性依附是一种复杂且深刻的心理现象,受害者的情感困境常常由施暴者的行为所驱动。这种依附的形成不仅与施暴者的权力行使有关,也与受害者的过去经历密切相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受害者重新找回自我,走出创伤的阴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