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为何会迷失在奇怪的信念中?揭秘『诺贝尔病』的奥秘!

诺贝尔病(Nobel disease)所指的并非真正的疾病,而是一种非正式的术语,形容某些诺贝尔奖得主在晚年时抱持奇怪或科学上不合理的观点。部分观察者认为,这种现象部分源于这些得奖者受到奖项的影响,感到有权利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看法。尽管无法确定诺贝尔奖得主是否比其他个体更容易出现这种倾向,但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我自己曾被问及各种问题,从治疗普通感冒的方法到由约翰·甘迺迪签署的信的市场价值……这种注意力既令人感到荣耀,也困扰着我们。」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保罗·纽斯(Paul Nurse)警告后来的得奖者,提到他们「不应该相信自己对几乎所有事情都有专业知识,并对大多数问题充满信心地表达意见,因为这样会依赖于诺贝尔奖所赋予的权威。」

这种诺贝尔病的现象不仅仅是个别获奖者的问题,它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在一个领域取得权威地位并不意味着在其他领域同样具备专业知识。而即便是那些被视为科学天才和具高智力的人,也未必不会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

诺贝尔奖得主们的某些信念常常成为友好嘲讽的象征,好比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所言:「我们需要针对诺贝尔奖得主在其不专业领域所享受的过度关注,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的膨胀自我提供相应的解药。」

获奖者的奇特案例

历史上许多诺贝尔奖得主都曾表达过一些怪异的观点,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位有代表性的例子:

菲利普·朗达(Phillip Lenard)

这位1905年的物理奖得主支持纳粹党并提倡「德国物理学」以及针对犹太物理学的批判。

亚历克西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

作为191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在维希法国积极倡导优生政策。

林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

他不仅在1954年获得化学奖,还因其和平活动赢得1962年和平奖。然而,他后来强调高剂量维他命C的好处,这一主张缺乏科学支持。

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

作为1956年物理奖得主,他表达了种族主义和优生学的看法,这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詹姆斯·华生(James Watson)

因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荣获196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华生却持续发表不当的种族性言论,认为黑人的智力本质上低于白人。

不仅如此,其他像尼古拉斯·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布赖恩·约瑟夫森(Brian Josephson)、卡里·穆利斯(Kary Mullis)等获奖者也都曾支持一些经过科学检验的质疑与虚幻信念。

这一现象让我们思考,即便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有时在某些领域上表现出奇怪的信念,这是否真正意味着更高的智力或权威?我们是否应该质疑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想法和言论?这些反思让颁奖的荣耀与人类本质的脆弱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张力。

在面对这些令人担忧的情况时,是否有必要重新评估我们对于科学专家权威的信任程度?

Trending Knowledge

从荣耀到偏见:哪些诺贝尔奖得主因奇特信念而引发争议?
诺贝尔奖被视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获奖者通常是他们领域中的佼佼者。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非正式的说法——“诺贝尔病”或“诺贝尔综合症”,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些诺贝尔奖得主在晚年时期,拥抱一些奇特或不科学的理念。这种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讨论,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些获奖者的专业权威性。 <blockquote> “相信自己在几乎所有事物上都有专业知识,并准备对大多数问
科学天才的盲点:为何有些诺贝尔得主会偏信未经证实的理论?
诺贝尔病(Nobel disease)或称为诺贝尔情结,指的是一些诺贝尔奖得主在晚年抱持奇怪或科学上无根据的想法。无论是在诺贝尔奖授予其后,这种情形似乎亘古不变,许多得奖者在获奖后对自己有了更大的自信,胆敢在其非专业领域发表意见。不过,这样的情况是否单单限于诺贝尔奖得主,并未有确证。这一现象引发了很多科学家的关注与思考。 <blockquote> 保罗·纽斯(Paul
nan
肉食性细菌(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迅速致命的感染性疾病,专门侵袭人体的软组织。这一感染从体内蔓延的速度之快,让许多人感到不安。NF 的症状包括红色或紫色的皮肤,肿胀,剧烈疼痛,发烧和呕吐。最常影响的部位是四肢和会阴部。虽然肉食性细菌的名称威胁性十足,但其实这些细菌并不真正在「吃」人类的组织,而是通过释放毒素导致组织的死亡。 <blockquote> 近期创伤或手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