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病,特征是肺泡内积聚了异常的表面活性剂衍生的脂蛋白化合物。这些积累的物质干扰正常的气体交换及肺部扩张,最终导致呼吸困难,并使人们易于罹患肺部感染。
PAP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自体免疫性PAP、遗传性PAP)、继发性(多种疾病)和先天性(通常是遗传性疾病)的原因,但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自体免疫疾病。
PAP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低烧和体重减轻。此外,PAP的临床病程具有不确定性。某些患者的症状可能会自发缓解,而有些人则可能保持稳定的症状。
有趣的是,部分PAP患者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该病仅在医学评估中偶然发现。死亡可因PAP的进展或与之相关的任何基础疾病而发生。 PAP患者对肺部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如细菌性肺炎、分枝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
PAP中脂蛋白化合物的异常积聚通常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损害有关。成人中,PAP最常见的原因是对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的自体免疫反应。 GM-CSF在肺泡巨噬细胞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研究显示,GM-CSF生物可利用性的减少会导致肺泡巨噬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不良,从而导致表面活性剂及其相关产品的积聚。
继发性PAP是指脂蛋白化合物的增生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包括某些癌症和环境暴露等。
遗传性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患者出生时就有基因突变,这导致肺泡巨噬细胞的CSF2受体α功能退化。 GM-CSF无法有效刺激巨噬细胞清除表面活性剂,进而引起呼吸困难。
PAP的诊断是基于患者的症状、胸部影像学和肺液或组织的显微评估。检测血清中的抗GM-CSF抗体有助于确认诊断。虽然症状和影像学发现特征明显,但它们却不具特异性,与许多其他病状难以区分。
肺洗液或组织的病理学分析是确诊PAP的关键,其特征为肺泡的填充物含有特定的物质,且周围的肺泡和肺间质相对正常。
PAP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全肺灌洗和支持性护理。全肺灌洗是使用生理盐水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一项程序,其中一侧肺部被灌注生理盐水以去除积聚的物质,经证明可有效改善PAP症状。其他目前仍在研究中的治疗方法包括皮下和吸入性GM-CSF,以及用于自体免疫PAP的利妥昔单抗。
该疾病在男性和吸烟者中较为常见。一项来自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自体免疫性PAP的发病率和流行率高于先前报导,且与吸烟、职业接触或其他疾病的关联不强。
PAP首次于1958年由Samuel Rosen等医生描述,随着时间的推进,医学界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 1958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医生们首次观察到了这种与表面活性剂相关的病理变化,并且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PAP是目前由罕见疾病临床研究网络的一部分进行研究的罕见肺病之一。该联盟致力于通过国立卫生研究院、患者组织和临床研究者的合作,为罕见肺疾病开发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在探索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奇妙世界中,我们不仅理解了它的成因,更看到了未来治疗的方法和希望。为何肺部内的这些神秘物质会悄然影响我们的呼吸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