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性结节是一种发炎性疾病,影响皮下脂肪组织,表现为疼痛的红色或蓝色肿块,通常对称性出现在小腿、腿部、手臂等部位。这种疾病的病因多样,其中约20%到50%的病例属于原发性,即没有明确的原因。此病多发于年轻人,尤其是12至20岁的青少年,是什么原因使得年轻人成为这种病症的高危族群?
红斑性结节的初期征兆常常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像是发烧、咳嗽、全身无力和关节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感到关节僵硬或肿胀,甚至有体重下降的情况。
于此疾病的爆发期,通常会在皮肤表面出现1至2英寸(25至51毫米)的肿块,通常位于小腿下方。这些皮下肿块可在全身任何部位出现,但以小腿、手臂、腿部和躯干为最常见的区域。每个肿块通常会在约两周内消失,虽然新肿块可能会持续形成达六到八周。
每个肿块通常会在两周内完整愈合,并不会留下疤痕。
根据研究,约有30%至50%的红斑性结节病例无法确认具体的病因。这些病例常被见于年轻人之中,这使得人们寻求对此病症的更深入了解。
其中与红斑性结节相关的感染包括:链球菌感染、若干肉芽肿性结核病、肺炎支原体、组织孢子菌等。这些感染尤其在青少年中相对普遍,年份的交替与社交活动的增加使得感染的风险增加。
红斑性结节与自体免疫疾病以及妊娠也有关联。例如,贝赫切特病和克隆病都被认为可能导致此病。此外,怀孕期间也可能发生这一状况,成为年轻女性的另一个高危因素。
一些药物也与红斑性结节有所关联,包括奥美拉唑、硫唑嘌呤、口服避孕药等。这些药物可能对年轻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影响,而其使用的普遍性及侧面效果又使他们面临更大的风险。
红斑性结节通常被认为是对多种抗原的延迟超敏反应,这表明年轻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可能过于敏感,这对他们的健康起到重要影响。
红斑性结节的诊断通常是临床进行的。一项显示微观检查的结果,常常会显示出中性粒细胞浸润伴随着血管的增厚以及周围脂肪组织的纤维化变化。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因,可进行完整的血液检查、红血球沉降率、咽喉培养等检查。
虽然红斑性结节通常是自限性的疾病,会在3至6周内自行恢复,但针对此病症的潜在原因进行治疗仍然是必要的。针对症状的管理,建议提升下肢、使用湿敷和非类固醇消炎药来缓解不适。
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使用类固醇或秋水仙碱等药物。
研究表明,红斑性结节是最常见的浅层脂肪炎,主要影响20至30岁的年轻人,且女性的罹患率是男性的3至6倍。
红斑性结节的普遍性及其在年轻人中的高发生率,令人不禁思考: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能有效地预防和管理这类常见的皮肤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