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破裂,亦稱Boerhaave症候群,是指食道壁的破裂。這一病症的醫源性原因佔據約56%的食道穿孔案例,通常與醫療儀器如內視鏡檢查或腹腔手術有關。而具體因嘔吐引起的食道穿孔則佔10%,醫學上稱之為Boerhaave症候群。自發性的食道穿孔最常見於食道壁的全層撕裂,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在嘔吐過程中,食道內部壓力的突然增加,加上因用力或嘔吐導致的相對負壓造成的。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尤其是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其死亡率極高。
Boerhaave症候群通常發生在食道的左側後外壁,並向下延伸幾厘米。
Boerhaave症候群的經典症狀包括劇烈嘔吐後的胸骨後劇痛和上腹部疼痛。此外,患者可能會出現吞嚥痛、呼吸急促、皮膚發紺、發燒和休克等情況。由於症狀往往不具特異性,這可能會導致診斷的延誤和不良的結果。一個重要的診斷發現是皮下氣腫,但其敏感性不高,僅在部分患者中出現。觀察到的“麥克勒三聯徵”包括胸痛、嘔吐和皮下氣腫,而它僅在14%的病人中出現。
痛感有時會放射到左肩,這可能使醫生將食道穿孔誤診為心肌梗塞。
食道破裂在Boerhaave症候群中的成因被認為是由於嘔吐時內部食道壓力的突然上升。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神經肌肉的不協調,導致咽喉部的環咽肌未能放鬆。隨著食道內壓力的增加,上食道的食物無法上升,從而導致破裂。這一綜合症通常與暴飲暴食或飲酒過度有關,也可能出現在神經性厭食症等進食障礙患者中。
當前,食道穿孔最常見的原因為醫源性,但醫源性穿孔相比其他原因,通常更易於治療,且併發症發生的風險較低,特別是對於中縱隔炎和敗血症的風險也相對更小。
Boerhaave症候群的診斷主要依靠胸部X光片以及CT掃描。初步的胸部X光片幾乎在所有患者中都表現異常,通常會顯示中縱隔或自由腹腔氣體。若懷疑頸部食道穿孔,頸部X光片可能顯示氣體在前椎體空間中的存在。
CT掃描可能顯示食道壁水腫和增厚、食道外空氣、食道周圍的液體,以及胸腔或腹腔的空氣和液體。
在考慮食道穿孔時,常見的誤診包括心肌梗塞、胰腺炎、肺膿腫、心包炎和自發性氣胸。如果懷疑食道穿孔,即使沒有身體檢查的任何發現,也應該立即進行胸部X光和水溶性對比劑影像檢查。
Boerhaave症候群的未經治療的死亡率高達100%。通過手術介入後,死亡率可降低到30%。治療措施包括立即的抗生素療法以預防中縱隔炎和敗血症,對穿孔的外科修補,以及必要時進行靜脈液體療法以補充流失的液體。在早期手術介入的情況下,即便在24小時內,死亡風險依然達25%。
隨著食物和酒的消費行為不斷改變,我們該如何評估日常飲食中存在的潛在危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