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腫是一種充滿液體的腫塊,與關節或腱鞘相關。它最常見於手腕背部,其次是手腕前部。這些囊腫的成因仍然未知,但一般認為與滑膜的外突有關。診斷通常依賴於肉眼檢查。透過波動感或過去大小變化的現象可以支持該腫塊為腱鞘囊腫的診斷。腱鞘囊腫在觀察時通常非常明顯,而醫學影像只有在必要時才考慮用於排除其他診斷。
腱鞘囊腫通常不需要治療,約有一半的情況下,它們會自行消失。
每年約有三萬人從未接觸過的腱鞘囊腫在手或腕部新發生。這些囊腫的平均大小為2厘米,但也有報告顯示切除的囊腫可達到5厘米以上。腱鞘囊腫的大小可能隨著時間而變化,約有50%到70%的手部和手腕腫塊均為腱鞘囊腫。
這些囊腫常見於腕關節附近,特別是在舟狀月骨及腕舟相區域。常見的腕部腱鞘囊腫包括:
根據2007年在格拉斯哥進行的一項研究,在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足部腫塊的患者中,有39例為腱鞘囊腫。研究重申了之前的發現,即在足底或腳跟並未發現腱鞘囊腫。該研究指出女性的發生率較高,且有不少案例在手術前被誤診為腱鞘囊腫。
雖然腫塊在這些部位可能是腱鞘囊腫,但外科醫生應優先考慮其他診斷。
腱鞘囊腫並不僅限於手部和足部,還可能影響膝關節,通常是在十字韌帶附近出現。它們也可能出現在肩部,典型的部位包括肩鎖關節或肱二頭肌腱附近。在極少數情況下,腱鞘囊腫可能會影響到脊髓,造成遠端肢體的疼痛或感覺異常。
目前最普遍接受的推測成因為「疝氣假說」,即腱鞘囊腫被認為是關節囊或腱鞘的薄弱部分向外突起的結果。觀察到囊腫發生在接近腱和關節的位置,這一點使得該假說得到廣泛認可。腱鞘囊腫的液體成分與滑液相似,而注射液體到囊腫內時卻不會進入關節,這被認為是形成了有效的單向「止回閥」,使液體能從關節流出,但無法再流入。
腱鞘囊腫診斷簡單明了,因為它們在視覺上明顯且觸摸時柔韌。超聲檢查可以用於提高對臨床懷疑病變的診斷信心,或檢視小腫塊是否是背側腕部疼痛的原因之一。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腱鞘囊腫在六年內會自行消失,十年內可達50%。手術切除是腱鞘囊腫的主要選擇性治療方式,另有用細針抽吸囊腫液體的方法可供選擇,但抽吸後的復發率約為50%。
治療的併發症可能包括關節僵硬和疤痕形成。手術切除伏側腱鞘囊腫後的復發率更高,未完全切除或未能執行層式縫合手術也可能導致復發。
腱鞘囊腫經過抽吸後復發率通常高於手術切除後。根據六年的結果研究,手術切除、抽吸和無治療的腱鞘囊腫三者在長期效果上並無明顯差異。
其中一項研究表明,無論是切除、抽吸還是放任不管,經過兩年及五年未來的隨訪,症狀上未見差異。
腱鞘囊腫被形象比喻有時會稱作「聖經腫包」,因為歷史上曾經用重物攻擊腫塊以使其破裂,這種治療方法雖然有時會奏效,但可能造成傷害,因此並不建議使用。面對腱鞘囊腫,我們是否應該探索其他可能的診斷和治療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