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腫是一種與關節或肌腱鞘有關的液體填充腫塊。最常見的出現位置是手腕的背面,接著是手腕的前面。雖然其成因尚不清楚,但其形成機制被認為涉及滑膜的突出。診斷通常基於臨床檢查,當從腫塊透過光線檢查或以往的大小減少情況支持其為腱鞘囊腫時,將有助於確認診斷。大多數腱鞘囊腫可以在觀察中明顯看出,醫學影像檢查則可能在少數情況下被考慮以排除其他診斷。
治療並非總是必要,約有一半的腱鞘囊腫會自行消失。
根據研究,每年大約有三每萬人出現新的手腕或手部腱鞘囊腫。在腱鞘囊腫的多種位置中,手腕關節附近的囊腫最為常見,尤其是在舟拳關節區域。常見的手腕腱鞘囊腫包括背側腱鞘囊腫、掌側腱鞘囊腫,以及指伸肌外固定腱的囊腫等。
目前對腱鞘囊腫多數接受的解釋是疝氣假說,即認為其發生是由於關節囊或肌腱鞘的薄弱部分向外突出。這一觀點基於腱鞘囊腫發生在靠近肌腱和關節的觀察。囊腫的微觀結構與滑膜組織類似,其液體組成也與滑液相似。有實驗發現,注入關節的染料通常會進入囊腫,而從囊腫中注入的染料卻很少回流至關節,這可能歸因於形成了一個有效的一方向“止回閥”。
腱鞘囊腫的診斷比較簡單,因為它們在外觀上非常明顯並且觸碰時柔軟。超聲檢查有時也用以提高對臨床懷疑病變的診斷可信度。儘管腱鞘囊腫有時會自行消失,但治療選項包括用針抽取囊腫內的液體或進行手術切除。据研究,至少有33%的腱鞘囊腫在六年內會自行消失,50%的囊腫在十年內消失。
研究顯示,手術切除或抽取都不一定比不治療的效果更好,58%的未治療囊腫會自動消失。
雖然手術切除是主要的選擇,但有必要注意的是,手術後的復發率依然較高,無論是切除還是抽取,腱鞘囊腫的復發均在12%到41%之間。很多人質疑,真的需要冒著手術的風險嗎?
在考慮到腱鞘囊腫的復發、大約50%的復發率以及可能會帶來的關節僵硬和疤痕形成的風險後,是否真的需要進行手術切除呢?一些研究指出,膝蓋之上的最初床邊診斷通常不應該馬上將腱鞘囊腫作為診斷,因為這些生長物可能是其他病變。
腱鞘囊腫的存在,不僅外觀讓人困惑,對於是否需要進行外科手術的決策更是充滿了迷思與挑戰。隨著對該病症的了解加深,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非手術治療可以是一個合適的選擇。面對可能的相對較高復發率,及其可能帶來的併發症,或許讀者需要深思,您是否真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來解決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