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德拉·塔伊亞,一位來自摩洛哥的作家與電影導演,出生於1973年,至今已在巴黎居住了超過二十年。他的生命故事與創作靈感深深根植於他艱辛的童年和所處的環境。塔伊亞的作品常常圍繞著他的自傳經歷,揭示了在一個歧視與恐懼充斥的社會中長大對他的影響。
「我所認識的世界來自這座城市和這個社區。我想放進書中的一切都來自這個世界。」
塔伊亞出生於摩洛哥的拉巴特,他的家庭環境非常貧困,與九位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其父親在當地圖書館工作,這成為他與文學接觸的起點。塔伊亞坦言,童年時期的貧困與家庭結構不僅影響了他的成長,也成為他後來創作的靈感。
他曾形容自己在摩洛哥的經歷如同一場心理的覺醒,「當我還是小孩時,有一天,我被一群男子在家門口威脅,要對我施暴。那時我明白,這就是社會的運作規則,沒有人能夠保護我,甚至我的父母。」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必須隱藏自己的性別認同。
「我開始學會低下頭,與鄰裡的孩子斷絕關係,並改變自己的行為。」
在他十歲的時候,塔伊亞平衡著對音樂與電影的熱愛,這些在貧困卻充滿希望的日子裡成為了他的避難所。他的哥哥阿卜德基比,向他介紹了大衛·鮑伊、詹姆斯·布朗等西方文化,並讓塔伊亞憧憬著有朝一日能夠前往巴黎,成為他所夢想的導演。
為了改善法語能力,塔伊亞開始寫法文日記,這讓他的文學創作如雨後春筍般誕生。他說:「這是我與語言建立關係的最好方式。」最終他贏得了一個獎學金,前往日內瓦學習法國文學,並於1999年在巴黎的索邦大學繼續深造,開始了他的文學事業。
塔伊亞的作品大多源自他的生活與性別認同的掙扎。他是第一位公開的阿拉伯同性戀作家,這在摩洛哥及更廣泛的阿拉伯世界中引起了重大反響。他的首部小說《救助軍》(L'Armée du Salut)對於阿拉伯電影來說具有開創性意義,因為它塑造了阿拉伯電影的首位同性戀主角。
「我的書是我的故事,是我25年來在布雷格河畔的摩洛哥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他的文學作品中,還有《我的摩洛哥》(Mon Maroc),這本書全面呈現了他在摩洛哥的成長經歷和文化背景。塔伊亞對摩洛哥社會的批判和對性別問題的描繪,使得他成為了當代文學場域中的一位獨特的聲音。
塔伊亞的成名並非一帆風順。在他2006年的公開出櫃後,他的家庭對此反應激烈,甚至出現了與他決裂的情況。「他們哭泣、尖叫,但我不會道歉,永遠不會。」面對社會的壓迫與家庭的背離,塔伊亞選擇了發聲。他在媒體上的每一次出現,都是對摩洛哥社會的挑戰。
「歐洲的社會期待看見的是裝飾品,而不是平等的夥伴。」
此後的幾年,塔伊亞持續創作和發表文章,並以自己的方式為同性戀權利和個人自由發聲。年輕人受困於困難的環境,困惑於自我認同的掙扎,正是他試圖影響和引導的對象。
阿卜德拉·塔伊亞的創作歷程充滿了勇氣與堅持,從摩洛哥的貧民窟到國際文學的舞台,他展現了一位作家對於自我的探索與對社會的不妥協。在他的筆下,摩洛哥的貧困、歧視和性別認同的掙扎得到了真實而深刻的描繪。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反思,面對自己的身份與社會期待,我們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