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巨獸:這個氣球的大小到底有多驚人?

在2023年初,一個來自中國的高空氣球從1月28日到2月4日間飛越了北美上空,路徑包括阿拉斯加、西加拿大及美國本土,最終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領海上被美國空軍擊落。這一事件引發了全球的關注,並且對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藉此進一步升級。問題在於,此氣球的實際大小及其用途為何,在整個事件中曝光後讓人們感到震驚。

據報導,此氣球的尺寸相當於「兩到三輛校車」的大小,其懸吊的技術艙更是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數據,這個氣球高200尺,其直徑根據AI初創公司Synthetaic的調查為148尺。如此巨大的氣球實際上帶有高達2000磅的顯著重量,承載著各種感應器和通信設備,之中包括偵測和定位信號的天線。而其採用的穩壓氣球設計使其在面對外界大氣壓變化時,能持續保有相對穩定的體積,從而提高了其高度控制,令其可以持續在高空飛行更長時間。

從事後分析中得知,這個氣球的敏感功能並未在飛越美國本土時啟動,這引起了人們對其真實意圖的疑惑。

巧合的是,當氣球被發現的同時,美國的國防部已經意識到其飛行的潛在風險,並且早在氣球進入美國空域之前便已開始追蹤其行蹤。隨著這一突發事件的進一步發展,許多人開始懷疑中國政府是否真正了解這個氣球的所有行動。

中國政府則對此事件作出了不同的回應,堅持說這只是一次平民氣象氣球的失控飛行。這一論點引發了外界的質疑,因為其所攜帶的設備已被專家認為具有情報收集的能力,並且設備的複雜程度超過了正常氣象氣球所需。

外界專家認為,這個氣球的結構及飛行特徵與典型氣象氣球相去甚遠,使得其真實用途成為熱議焦點。

根據報導,美國在發現氣球後的多次會議中,討論了將其擊落的必要性。最終,這一行動於2月4日實施,並且花費了相當大的資源進行了夥伴國的協同,以確保在不造成地面人員危險的情況下完成這一任務。

氣球被擊落的地點選擇於南卡羅來納州的濱海地區,這一選擇不僅考量了減少損害的風險,更便於後續的殘骸回收行動。此次擊落的任務標誌著F-22戰鬥機的首次任務,並且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例有飛機在美國領土上擊落另一個航空器的事件。

美國國防部指出,這一事件是美國軍事和情報收集方面的一個重要時刻,並展示了美國對於其國土安全的決心。

在整個回收過程中,美國海軍和相關機構共動用了各類設備和人員,以確保能安全有效地回收氣球的殘骸。此過程不僅分析了氣球的結構特性,也為美國日後在防範類似事件中提供了新的警示和經驗。

這一事件讓公眾重新審視當今的科技影響以及國際關係的複雜性。在各國爭奪空中優勢的過程中,到底什麼樣的技術活動會讓人們感到震驚、甚至恐懼?

Trending Knowledge

情報收集的未來:氣球技術如何挑戰現代監控手段?
在2023年1月28日至2月4日之間,中國一個高空氣球穿越北美空域,包括阿拉斯加、西加拿大及聯合國地區,最終在2月4日被美國空軍在南卡羅來納州的領海上空擊落。從這次事件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國家對其主權的捍衛,也看到了高空氣球在現代情報收集中的潛在挑戰和應用。 <blockquote> 高空氣球以其低成本和較大的監控範圍,成為軍事和民用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技術。
美國如何發現並追蹤這個巨型氣球?揭秘高科技監控技術!
2023年1月28日至2月4日,一個高空氣球從中國起飛,橫越北美空域,包括阿拉斯加、西加拿大和美國大陸。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尤其是在美國國防部最終於2月4日將其擊落後。這顆氣球給美國政府帶來了挑戰,也提高了人們對於空中監控技術的認識。不過,美國是如何發現並追蹤這一巨型氣球的呢? <blockquote> 據美國國防部的報導,這顆氣球在被擊落前,已經在北
為何這次氣球事件會成為美中關係的轉折點?
2023年1月28日至2月4日,一顆來自中國的高空氣球橫越北美空域,包括阿拉斯加、西加拿大和美國本土。2月4日,美國空軍在南卡羅來納州海岸的美國領海內擊落了這顆氣球。隨後,殘骸被回收並送往維吉尼亞州的FBI實驗室進行分析。經過6月的初步分析後,美國官員表示該氣球載有情報收集設備,但似乎並未向中國發送任何信息。美國總統喬·拜登形容該氣球所載設備等於兩輛火車的間諜設備,但同時也指出這
中國高空氣球的神秘使命:它究竟在收集什麼情報?
2023年1月28日至2月4日,一個來自中國的高空氣球飛越了北美的空域,路線包括阿拉斯加、西部的加拿大以及美國本土。當這個氣球於2月4日被美國空軍在南卡羅來納州沿海的美國領土水域擊落後,相關的殘骸被送往維吉尼亞州的FBI實驗室進行分析。隨著對殘骸的初步分析報告,相關的美國官員指出此氣球攜帶了情報收集設備,但似乎並未將任何信息傳回中國。在這次事件中,美國總統喬·拜登描述該氣球所攜帶的間諜設備相當於兩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