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ory-Weiss症候群是一種因高腹內壓力造成黏膜撕裂和出血的狀況,稱為Mallory-Weiss撕裂。這種症候群是成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佔所有成人出血案例的1-15%左右,兒童則低於5%。男性的撕裂發生率比女性高出2到4倍。撕裂主要出現在食道與胃的交接處,儘管它可能發生在食道中段或胃的心部。
「Mallory-Weiss症候群一般是由於酗酒或厭食症所引起的持續嘔吐和嘔吐而導致的。」
許多個體在Mallory-Weiss症候群中會出現嘔血的現象(血性嘔吐),但症狀可以有所不同。儘管其中90%的病例撕裂會在48至72小時內自我癒合,但某些情況可能需要進行內視鏡或外科手術治療。
在1929年前,有不少案例報導了類似的症狀,包括Johann Friedrich Hermann Albers於1833年報導的食道潰瘍。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G. Kenneth Mallory和Soma Weiss在1929年準確描述了這種症候群,最初觀察到15位因酗酒而出現嘔吐和嘔吐症狀的患者。這些案例的研究表明,反覆的嘔吐會導致撕裂,特別是在食道與胃的交界處。
Mallory-Weiss症候群常見的症狀是暴力嘔吐後的嘔血,且這種狀況有時會伴隨上腹部的疼痛、暈眩與意識喪失。雖然少數人持續出現劇烈出血,90%的案例則會在不需進一步干預的情況下癒合。
「雖然90%的Mallory-Weiss撕裂會自我癒合,但持續的出血仍然可能是危及生命的。」
Mallory-Weiss症候群的病因通常與酗酒、厭食症(如神經性厭食)以及胃食道逆流(GERD)有關。特別是75%的患者觀察到與大量飲酒有關的嘔吐。
此外,強烈的嘔吐也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腹內壓力的急劇上升,進而引發撕裂。而關於許多患者是否存在食道裂孔疝的情況目前仍存在一些矛盾的研究結果。一些慢性病,如梅尼埃病,亦被認為可能影響此症候群。
Mallory-Weiss撕裂的確診通常需要通過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內視鏡檢查能夠清楚地顯示撕裂的位置以及可能的合併症,如靜脈曲張或潰瘍。針對病人的實驗室檢查則包括全血計數,以便及早發現可能的潛在出血狀況。
Mallory-Weiss症候群的治療取決於出血的嚴重程度。對於輕度且局部的出血,通常可以通過支持性治療,例如靜脈注射抗酸劑和止吐劑,來進行管理。如果出血持續,則必須採取內視鏡止血技術。
「持續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採取內視鏡止血技術,這是Mallory-Weiss症候群的首選治療。」
此外,藥物如質子泵抑製劑(如奧美拉唑和潘托拉唑)能夠有效減少胃酸,幫助撕裂部位癒合。相關的支持治療和定期觀察是確保病人恢復的重要步驟。
這種症狀的復發和相關並發症依然是醫學界的重要研究課題,反映出對這種狀況的深入理解如何進一步影響治療策略和方法。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整頓飲食習慣,以減少這類風險的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