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ory-Weiss症候群是一種因腹內壓力過高導致食道黏膜撕裂和出血的情況,這些撕裂通常稱為Mallory-Weiss撕裂。該症候群是造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成人中約占1-15%的病例,而在兒童中則少於5%。研究發現,撕裂的發生在男性中是女性的2到4倍。這些撕裂主要發生在食道與胃相接的地方,即胃食道交界處,但也可以發生在食道的中部至胃小彎的任何地方。
「Mallory-Weiss症候群經常由長期的嘔吐和呕吐引起。」
該病症的常見原因包括酗酒和厭食症。而胃食道逆流病(GERD)也是與Mallory-Weiss症候群有關的風險因素之一。然而,並非所有患有Mallory-Weiss症候群的個體都具備上述風險因素。
在1929年之前,已有報告出現類似於Mallory-Weiss症候群的出血症狀。最早的報告由 Johann Friedrich Hermann Albers 於1833年在驗屍中發表,但那是由潰瘍引起的出血,而非撕裂。隨後在1879年,Dr. Heinrich Quincke 發現三個由潰瘍形成導致的出血案例,並指出其中兩個病例因嘔吐血而致死。1929年,G. Kenneth Mallory和Soma Weiss準確地描述了這一病症,並首次將其命名為Mallory-Weiss症候群,在15名有酗酒歷史的病患身上觀察到與此症狀相符的體徵。
Mallory-Weiss症候群的典型表現為劇烈嘔吐後的嘔血(血樣嘔吐),此外也可以以便便中的陳舊血(黑便)或缺乏嘔吐歷史來出現。通常,嘔血伴隨胸部、背部或腹上部的疼痛。雖然90%的病例撕裂會自我癒合,但在出血持續或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內視鏡檢查或手術治療才能止血。
「確定Mallory-Weiss撕裂的診斷需要進行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Mallory-Weiss症候群的原因主要與酗酒、厭食症等飲食失調及GERD有關。研究指出,高達75%的病患存在酗酒問題。在1989年的研究中,發現75%的Mallory-Weiss症候群患者伴隨有食道裂孔疝,但2017年的研究則否定了這一關聯。這表明,雖然撕裂主要由劇烈嘔吐引起,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該症狀。
Mallory-Weiss症候群的治療依據出血量和程度而定。雖然90%的撕裂可自然癒合,但若出血明顯,則需要進行內視鏡止血技術,包括金屬夾合、熱探針熱凝、注射療法等。經驗證,如止血方法無效,可能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介入治療,如動脈栓塞。
「腸胃出血的主要症狀包括嘔血和失去意識。」
雖然Mallory-Weiss症候群罕見致死,但在某些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休克症狀,這需要緊急治療。特別是對於長時間嘔吐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可能會引發血液循環問題需立即抗休克治療。
智者說過,食道撕裂的危險不僅存在於暫時的生理現象,還與生活方式的選擇緊密相關。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如何平衡生活中的壓力和健康風險,以免落入Mallory-Weiss症候群的陷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