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健康影響研究的深入,酒精與癌症之間的關係愈來愈受到重視。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酒精被歸類為一級致癌物,這意味著它對人類的致癌風險是確鑿無疑的。即使是輕度和中度的飲酒習慣,也可能顯著增加癌症風險,並且隨著酒精消耗的增加,風險將持續上升。
估計全球約3.6%的癌症病例和3.5%的癌症死亡與酒精消費有關。
根據報導,2020年大約740,000起新癌症病例被歸因於酒精,這相當於總新癌症病例的4.1%。酒精被認為通過三種主要機制導致癌症:DNA甲基化、氧化壓力,以及荷爾蒙變化。此外,酒精還可能因為引起微生物群失衡、降低免疫系統功能和增加炎症,進一步提升癌症風險。
酒精對癌症風險的影響並不局限於某一種癌症,其可以導致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結腸癌、口腔癌、直腸癌、咽喉癌和喉癌等多種癌症。尤其在食道癌和肝癌的發病率上,男性的比例遠高於女性。
酒精消費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係顯示,重度飲酒者的癌症發病率明顯高於中度或輕度飲酒者。
在2020年,來自亞洲的癌症病例佔比達到58%,歐洲為25%,而北美則為8%。在美國,酒精相關的癌症死亡率每年約達19,000例,其中包括乳腺癌和食道癌的死亡人數尤為顯著。
酒精的致癌作用主要通過乙醇的代謝產物乙醛來實現。乙醛被認為是一種致突變物,能夠損害細胞的DNA結構,並促使癌變。科研人員指出,飲用酒精時,體內的氧化壓力也會增加,進一步推動癌症的形成。
重度飲酒能夠產生許多氧化物,並促進癌症細胞的生長。
隨著對酒精與癌症風險認識的加深,一些國家開始實施酒精包裝警示標籤,提醒消費者注意酒精的危害。然而,酒精產業卻也在積極掩蓋這些風險,並試圖摧毀這些法律,以便於繼續銷售其產品。
根據最新研究,即使是小幅度增加飲酒量,癌症風險的提升幅度也不容小覷。某個大型研究分析了超過450萬人的數據,結果顯示在增加飲酒的人群中,其癌症風險高於保持相同飲酒量的個體。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出,喝酒會增加口腔、食道、咽喉和肝臟等多部位癌症的風險。
毒理學專家指出,儘管有些報告顯示輕度飲酒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但這個陽光明媚的角度卻無法掩蓋其對抗癌的隱患。長期來看,飲酒習慣終將影響個人的健康狀況,尤其是對於癌症的潛在危害。
當面對酗酒與癌症的定義和影響時,每個人都應反思自己的飲酒習慣。酒精的消耗是否真的值得冒著癌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