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汽車歷史中,亨利·福特不僅因其卓越的汽車設計而聞名,還因他對乙醇燃料的預見而受到關注。於1896年,福特設計了第一輛搭載乙醇的汽車——"四輪車型",並在1908年推出了可以使用乙醇、汽油或混合燃料的福特T型車。隨著時間推移,乙醇燃料在美國的產量及消費不斷增加,成為未來能源的一部分,這場革命又是如何展開的呢?
“乙醇燃料是一項未來可能會徹底改變汽車工業和環境的技術。”
在2011年,美國生產了139億美制液體加侖的乙醇,約佔全球總產量的六成,顯示出其在乙醇市場中的重要性。相比之下,巴西則以56億加侖的產量緊隨其後。兩國在全球乙醇能源的生產中合併佔有87.1%的市場份額。
巴西在乙醇燃料的生產上一直是領頭羊。早在1977年,巴西就開始強制將20%的乙醇與汽油混合,進而制定了完整的生產及消費體系。到2006年,乙醇已經滿足了該國18%汽車交通的燃料需求,並在2008年達到超過50%的汽油市場份額。
“巴西的乙醇產業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典範,展示了如何利用可再生資源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目前,巴西政府已經鼓勵Flexible-fuel vehicles(可變燃料車輛)的發展,這些車輛能夠使用任意比例的乙醇與汽油,並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2012年,巴西生產的可變燃料車已達到1500萬輛。然而,近年來,巴西的乙醇產業面臨挑戰,受到如金融危機和不良氣候影響的困擾,導致產量逐年下降。
與巴西相比,美國的乙醇產業呈現出另一個景象。在美國,乙醇主要由玉米製成,雖然這一做法受到了一定爭議,因為與糖蔗相比,玉米生產乙醇的效率相對較低。但隨著各州紛紛推出要求汽油必須包含10%的乙醇,這一能源的需求穩步增長。
“美國的乙醇產業雖然面臨挑戰,但其潛力依舊不可小覷。”
在2007年,波特蘭市成為美國第一個要求所有售賣的汽油必須含10%乙醇的城市。隨著這一政策的推行,數個州已經跟進,並建立了完善的基礎設施以支持乙醇的使用。雖然不少車主對其汽車的可變燃料能力未加以重視,但未來乙醇將在美國的能源佔比持續增加。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乙醇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隨著很多國家如德國、法國、印度和中國等地積極發展乙醇產業,這已不再是兩個生產大國的專利。各國的政策和市場需求推動了乙醇的發展,也為農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
“全球的乙醇產業雖然仍在成長,但其對於未來能源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
在歐洲,瑞典和法國在推廣乙醇燃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並建立了更為複雜的供應鏈與基礎設施。亞洲各地的國家,例如泰國和中國,也在探索乙醇燃料的未來可能性,並試圖將其納入可實現的能源計畫中。
亨利·福特認知到乙醇的潛力已經為今日的汽車和能源革命打下了深厚的基礎。考慮到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變化與生物燃料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應該思考:在未來的能源選擇中,乙醇能否讓我們擺脫對化石燃料的嚴重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