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範圍內,煤電仍然是主要的電力來源之一。事實上,世界各地約有2500座煤電廠,它們每年產生約三分之一的電力。然而,煤電的背後,卻是龐大的環境代價和健康風險。根據 data,煤電站每年排放約120億噸二氧化碳,這使其成為全球最大氣候變遷的元兇之一。
「二氧化碳排放量損害了氣候系統,加劇了全球暖化的效應。」
在煤電的發展歷史上,第一次煤電廠的出現可追溯到19世紀末。隨著蒸汽輪機的發展,20世紀初期誕生了更大的工廠,用以提供廣泛的電力。而現今,煤電技術已經更加成熟,透過灰燼的處理和煤的運輸系統,這些工廠的運營效率不斷提升。
超過一半的煤電來自中國,這讓中國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23年,中國仍在加速增加煤電產量,這對全球氣候目標帶來了諸多挑戰。隨著發展中國家在能源需求方面的持續增長,特別是在印尼和越南等國家,煤電依舊是其主要的電技術選擇。
「在全球性的能源結構調整中,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巨大挑戰,煤電的轉型尤為困難。」
煤的運送方式多樣,包括公路、鐵路和海運。大型煤炭列車可長達2公里,並且一旦送達,電廠通常需要每天至少一次如此規模的運輸。然而,煤的搬運處理過程中,也引發了環保方面的顧慮。
煤電的污染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尤其是在如阿斯馬、心臟病等疾病的發病率上升中發現有關聯。在美國,煤電造成的PM2.5對公共健康的威脅甚至導致了460,000例過早死亡的估算。
「煤電的污染不僅影響環境,還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威脅。」
從經濟的角度看,煤電的補貼問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2020年,煤炭行業在美國遭到180億美元的補貼,這些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煤電的運行。隨著可再生能源的不斷崛起,這種情況未來可能會受到衝擊。
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日益增加,中國已經承諾到2030年限制煤電的增長,並在2040年之前逐步退出。這一政策的推動將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全球電力市場帶來新的變化。
「迅速、安全的轉型至關重要,否則未來將面臨更多環境危機。」
引人深思的是,全球對煤電的依賴究竟何時能夠走向終結,轉型過程中又有多少國家能夠成功過渡到更加可持續的能源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