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壓力逐漸加大,各國政府和環保組織已將焦點放在了重度依賴煤炭的發電行業。根據數據,煤電廠每年排放大約120億噸二氧化碳,這不僅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五分之一,同時亦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元兇。在未來的數十年中,煤電如何影響氣候變遷,將成為人們需要深思的一個重要議題。
煤電廠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來源,造成空氣污染並引發許多健康問題。
煤電廠利用煤炭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先將煤粉碎,然後在鍋爐中燃燒以產生熱能,進而將水轉化為蒸汽,這些蒸汽驅動渦輪機來發電。全球約有2500座煤電廠,平均每座能夠產生一千兆瓦的電力。儘管煤電在全球電力生產中佔有三分之一的份額,但其健康和環境影響卻難以忽視。
世界各地煤電發電能力在2000年到2023年間翻了一番,而2023年仍增長了2%。
中國無疑是全球煤電的最大生產國,佔據了全球煤電發電量的一半以上。然而,隨著年代的推進,許多國家如歐洲和美國的煤電廠數量已經開始衰退,這是由於政策推動與環保意識的提高。然而,在亞洲,特別是中國,煤電建設卻仍在繼續。這不僅反映了國內能源需求的持續上升,也暴露了在減碳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複雜挑戰。
雖然運營的煤電廠數量在2020年以後有所減少,但在亞洲的建設卻依舊如火如荼。
煤電的經濟性一度受到質疑,尤其是在新能源日益崛起的今天。許多煤電廠的收益未能反映出其對環境和公共健康的負外部性。更糟糕的是,隨著環保規範的加嚴,新建設的煤電廠面臨著成為“淺層資產”的風險。而根據聯合國秘書長的建議,OECD國家被要求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煤電發電,其餘國家則應於2040年赦免。
聯合國秘書長呼籲各國在2030年前逐步停止煤電生產,否則實現巴黎協議目標將相當困難。
隨著全球氣候異常的日益加劇,煤電廠已被認定為主要的污染源。煤焚燒產生的微小顆粒物,將引發各種健康問題,包括哮喘、心臟病,甚至是癌症。根據報告,單在美國,這樣的顆粒物造成近46萬人的提早死亡。可見,煤電的影響不僅僅侷限於環境,還深刻影響著人類健康。
煤電廠的排放物每年導致數萬人過早死亡,這是全球燃料產業中最大的隱性健康危機。
雖然近年來對於煤電的污染控制已經有一定的進展,但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印度和越南,煤電的使用依然非常普遍。經濟發展快速的國家仍然深陷在煤電的供應鏈中,難以擺脫。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環境與健康的結合挑戰。
總而言之,全球煤電行業的未來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環保之間的矛盾。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進步,煤電是否能夠繼續找到生存的空間仍然值得深思。政府政策、公共健康與環保之間如何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將成為所有國家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