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煤電廠在電力生產中佔有不可忽視的位置,卻也隱藏著健康上的重大風險。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煤電廠每年排放約120億噸二氧化碳,這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五分之一。特別是在中國,煤電生產的比例更是過半,讓人不禁反思,這種發展是以何種代價?
煤電廠的基本運作涉及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煤被粉碎後與空氣混合燃燒,產生的熱量用於將水轉化為蒸汽,蒸汽再推動渦輪機運行發電。
這樣的過程不僅效率高,但也伴隨著重大的環境污染與健康風險。
煤的運輸相當多樣化,通常透過卡車、火車、驳船等方式進行。大型的煤運輸列車可以長達兩公里,運載量超過十萬噸。這一龐大的運輸需求,使得煤電產業的環境影響更加深遠。
科學研究顯示,煤電廠的排放物質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威脅,尤其是微小的PM2.5粒子。
煤電廠的排放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和癌症。根據報告,僅在美國,煤電所造成的微小顆粒物已導致至少46萬人早亡。
這些微小污染物進入人體後,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後果,甚至影響下一代的健康狀態。
煤電廠還可能對周邊水源造成威脅。黑色污水和重金屬如砷、鉛及汞等元素,可能會侵入地下水,污染持續時間可達數十年。
面對環境問題的嚴峻挑戰,全球各國開始逐步推行限制煤電的政策。聯合國秘書長呼籲OECD國家至2030年逐步淘汰煤電,其他國家則最遲需在2040年前達成。
政策的改變不僅是應對環境危機的需求,更是提升公共健康的迫切需要。
隨著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增加,煤電業務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在尋求能源安全與環境可持續之間的平衡,我們是否準備好擁抱改變以保護自己的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