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初,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吸煙與健康損害之間的更深層次關聯,這一發現加強了在魏瑪共和國的反煙草運動,並促使國家支持的反煙運動展開。從19世紀中葉開始,許多國家的早期反煙運動已經逐漸建立。在納粹德國的1933至1945年期間,反煙運動被廣泛宣傳,儘管在1890年至1930年間,美國某些州與英國通過的法律比德國的更為嚴厲。戰後,在1941年後,納粹政府對反煙運動的支持被限制,儘管當時德國的運動在全球範圍內是最強有力的反吸煙運動,但政策卻顯得沒有連貫性和有效性,許多措施被規避或忽視。
“納粹反煙草運動的措施雖多,但卻未能顯著改變吸煙者的人數。”
許多納粹領導人譴責吸煙,部分人公開批評煙草消費,而另一些人則公開吸煙,否認其危害。儘管納粹政府對煙草控制的政策並不一致,默認了吸煙的流行,但早期的研究卻證明了吸煙的益處——尤其是在健康方面。希特勒的反煙草個人厭惡與納粹生育政策的結合,是推動這一運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德語地區的反煙措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例如,1840年普魯士政府重申了公共場所的吸煙禁令。隨著1880年代自動卷煙機的發明,香煙的批量生產變得可能,導致吸煙在西方國家變得普遍。此舉引發了一場反對煙草的運動,據此提出了某些禁煙令。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德國的反煙運動逐漸形成。1904年,德國煙草反對者協會成立,這標誌著德國的第一個反煙組織。
“與當前的主流反煙草運動相比,德國的煙草控制措施在20世紀末沒有取得應有的影響力。”
隨著政權的變更,德國的反煙政策變得更加激進。納粹政府不僅禁止在有軌電車、公共汽車和城市列車內吸煙,還大力推廣健康教育,限制軍隊的香煙配給,為士兵組織醫學講座,並提高煙草稅。儘管此時的禁煙政策在德國最為強大,但最終未能有效減少吸煙率,1939年至1945年間吸煙者人數持續上升。
納粹領導層希望德國婦女能夠多生孩子,而吸煙被視為降低生育能力的因素,這也是反煙運動的背景之一。1930年代出版的數篇文章指出吸煙會導致更高的流產率。同時,吸煙女性在社會上被視為不適合做妻子和母親,這進一步強化了納粹對煙草的禁忌。
在納粹掌權之時,德國的煙草健康影響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並出現了一些重要的出版物來支持反煙運動。儘管研究不斷進行,卻因政策的反轉和對煙草的忽視而遭遇衝擊。希特勒個人對吸煙的厭惡以及政治動機,使得反煙活動的背後充滿了多重矛盾。
“希特勒曾說,吸煙是'白人對紅人的報復',並強烈倡導戒煙。”
納粹德國的反煙草活動雖然在歷史上具有顯著影響力,但因為缺乏系統化的政策和持續的支持,這場運動最終的成效自是有限。即使在20世紀末,德國的反吸煙運動依然未能達到其應有的影響,並且在現在的德國,煙草控制措施仍被認為是歐洲最薄弱的之一。這場反煙草運動的複雜性與矛盾使人不禁思考,是否真正需要一個統一而有效的觀念來驅動未來的公共健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