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初,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更多的證據,證明吸煙對健康造成危害,這進一步刺激了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反煙運動,並促成了由國家支持的反煙活動。早期的反煙運動自19世紀中葉開始在多個國家興起,而1933至1945年期間納粹德國的反煙運動更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雖然在某些美國州、英國及其他地方於1890至1930年之間通過的法律力度超過德國,但納粹德國的反煙運動在當時卻成為全球最強的反吸煙運動之一。
然而,該運動的禁煙政策缺乏一致性和有效性,多數措施在實施上往往處於不協調和地方性各自為政的狀態。
雖然一些納粹黨領導人公開批評吸煙並認為其有害,但不少人則對此堅持反對意見,甚至在公共場合吸煙。雖然在納粹統治期間進行了大量關於吸煙及其健康影響的研究,但這些研究常常缺乏固有的科學意義。希特勒個人對煙草的厭惡以及納粹生育政策是該運動背後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反煙措施在德語區域有著悠久的歷史。例如,在1840年,普魯士政府再次對公共場合進行了吸煙禁令。而到了1933年,德國煙草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多數小型煙草廠因破產而消失,導致市場被幾家大型自動化公司所主導。納粹黨將煙草行業視為擁有外國及猶太背景的競爭者,因此開始更多地針對其進行攻擊。
希特勒將吸煙比作「紅人對白人的報復」並曾 lament「這些優秀的人因煙草中毒而喪失」。
納粹的生育政策也促進了反煙運動,因為他們極力希望德國女性多生孩子。當時的醫學研究已經觀察到吸煙與生育率下降之間的關聯,並對懷孕婦女吸煙後果產生了不少質疑。納粹時期的健康政策要求保護非吸煙者,尤其是孕婦和小孩,反映在諸多政策上包含了「人民健康」和「健康責任」的概念。
德國納粹政權在反煙運動中採用了多種公關策略,試圖說服公眾不吸煙。從官方組織到醫療機構、志願組織,甚至納粹黨的宣傳部門,都參與了這場運動。儘管最終在1941年進一步限制反煙宣傳,許多宣傳材料仍積極警示公眾吸煙的健康危害,廣泛涉及年輕人和女性。
納粹在一些城市實施的吸煙禁令,幾乎不受遵守,許多措施互相矛盾,形成了一個效用甚微的反煙政策網絡。
儘管納粹反煙運動的壯闊背景和深厚的歷史,但反吸煙的實質成果卻不容樂觀。吸煙的數量在納粹政權早期反而迅速上升,並未顯著減少。而隨著戰後貧困的加劇及香煙的配給制度,吸煙者的增長並未伴隨消費的相應增加。最終,即便到了20世紀末,德國的反吸煙運動仍然未曾擁有納粹時期的影響力。
希特勒的反煙運動到底是出於個人健康的思考,還是權力政治的操弄,值得我們在歷史中認真審視與思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