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CSSA)是海外中國學生和學者的官方組織,在大多數國外高校註冊。這些組織的目的是幫助在外中國人處理生活、學習和工作等問題,將中國學生聚集在校園內,並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然而,這些組織背後的力量與中國政府的緊密聯繫令眾多學者和媒體感到擔憂。
CSSAs被描述為政府組織的非政府組織,負責監視和報告海外中國學生的活動。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中共創建CSSA的目的是監控中國學生,並動員他們反對與中共立場相悖的觀點。」CSSA在1970年代末期成立,隨著中國開始派遣學生到海外學習而逐漸壯大。1990年後,CSSA便開始受到中國政府的直接監控,並且其運作內部與中國政府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儘管CSSA為其成員提供的社會服務是有用的,它們卻是受到中共的指導。」
根據2018年的一項報告,CSSA的活動受到中國大使館與領事館的監督,並遵循中共的統戰策略。在一些情況下,当地的中国领事馆甚至必须批准CSSA的选举候选人。 文檔顯示,喬治城大學的CSSA竟然接受了來自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資金支持,這筆資金約占其年預算的一半。
CSSA的成立及其運作受到了廣泛批評,因為它們常試圖控制和監視中國學生及教授的言論。一些分會甚至迫使其所在的大學取消與中國民主運動、烏魯木齊人權問題等相關的講座。這種對言論自由的侵犯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和譴責。
「一些CSSA分支已經向其所屬的高校施加了壓力,以取消涉及西藏或香港抗議活動的講座。」
具體事件更是層出不窮:在2005年,比利時的某CSSA被曝用作工業間諜的前臺;2011年,劍橋大學的CSSA因未經選舉延長社團會長任期而被解散,並引發關於中國駐英大使館直接控制該社團的質疑;2016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CSSA直接對抗藥劑師,要求移除一本批評中共的報紙,甚至對相關人士進行了公然威脅。
這些行為並不僅限於個別事件。在2018年,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的政策演講中提到CSSA時,明確點出了它們對於美國校園上言論自由的威脅。隨著越來越多的事件被曝光,許多學者和人權團體呼籲對CSSA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管,以保護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
「CSSA的行為可能威脅到言論自由和集會權。」
進一步的情況顯示,像是麥克馬斯特大學的CSSA因與中國駐加大使館的協作而被取消學生組織的資格。2023年,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國際學生自發組建一個名為「波多馬克之火」的獨立組織,以取代本校的CSSA,顯示出中國學生對於在校言論自由的重視和追求。
對於許多在國外的中國學生來說,CSSA既是社交與文化的窗口,卻又可能成為束縛自由言論的枷鎖。這種矛盾的身份引發了人們的深思:在追求自由的同時,學生組織該如何平衡與母國以及當地社會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