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學生及學者聯合會(CSSA)成為許多國外中國留學生重要的社交平台。儘管其初衷是幫助中國留學生適應外國生活和文化,這個組織的影響力卻引發了各界的廣泛討論。從促進文化交流到監控和干預言論,CSSA的雙面性引發了許多爭議,並影響了中國留學生對社會議題的發言權及參與度。
CSSAs的功能包括協助海外中國人解決生活、學業和工作相關的問題,促進中國文化在校園中的推廣。
成立於1970年代末的CSSA,最初旨在為中國留學生提供支持。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這些組織已經由原本的自發性社團轉變為受控的政府機構,並以中共的統戰策略為指導。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經濟及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報告,CSSA雖然為成員提供社交服務,但實際上,其運作受到中國政府的指導,以及中國大使館和領事館的監控。
儘管CSSAs為其成員提供了有用的社會服務,他們仍受到中共及其外交機構的指導和監控。
CSSA的行為在一些情況下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例如,有報導指出,某些CSSA分會對本校的言論施加壓力,要求取消涉及西藏、維吾爾族或香港抗議活動的講座,以保護其與中共的關係。這一舉動被廣泛視為壓制言論自由的表現,許多學生和學者因此表示擔憂。
事件一再發生,2005年比利時魯汶的CSSA被報導為工業間諜的前線組織,而劍橋大學則在2011年解散了當地的CSSA分會,原因是社團總統試圖無選舉連任,引發學生對其與大使館關係的質疑。
CSSA被指控對留學生的言論進行控制,並在多個國家卷入間諜活動。
對於CSSA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其在校園內的影響力。許多學生認為,CSSA不僅僅是一個社交平台,而是中國政府在海外的延伸。在2016年,澳洲國立大學的CSSA總統公然要求藥店下架被認為反對中共的報紙《大紀元時報》,聲稱自己是為了保護留學生的利益。
人權組織也發表過關於CSSA的報告,這些報告指出該組織的行為威脅到學術自由及言論自由。2019年,加拿大國家安全與情報委員會提出警告,指出CSSA的行為可能對言論及集會自由構成威脅。同年,CSSA的任務也受到更密切的監察,尤其是在加拿大和美國的一些大學內。
隨著國際社會對CSSA的關注加深,許多地方的學生開始尋求獨立於CSAA的替代選擇。
在今年,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成立了一個名為“波托馬克之炬”的獨立組織,旨在為留學生提供一個更自由的平台,表達他們的意見與看法。這樣的轉變是否預示著對於CSSA過去做法的反思,也許是中國留學生對於自由和言論的渴望更為迫切的標誌。
隨著CSSA影響力的加強以及其與中國政府的關係日益緊密,中國留學生的聲音在當前的社會議題中,是否會被更加明確地傳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