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物醫學的快速進展,許多先前被認為無法靶向的疾病蛋白質,如今逐漸成為研究的新焦點。其中,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作為一種新技術,正在改變藥物開發的範疇。由耶魯大學的Craig M. Crews教授發展的PROTAC技術,通過神奇地結合特定蛋白質與細胞的降解機制,開啟了針對性蛋白質降解的新時代,吸引了廣泛的研究和投資。
PROTAC是一種雙功能分子,能夠同時結合目標蛋白質和E3泛素連接酶,進而催化目標蛋白質的泛素化。這一過程標記了目標蛋白質,使其被細胞的蛋白酶體識別並降解。Crews和他的團隊首次提出這一概念是在2001年,其技術的發展,使得許多原本被視為“無法藥物化”的蛋白質,如今也能夠成為治療藥物的靶點。
“PROTAC技術的出現,為藥物開發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得研究者能夠靶向那些具有不可及活性位點的蛋白質,尤其是在癌症治療領域。”
這種新方法的好處在於,不僅可以選擇性地降解疾病相關蛋白質,還能夠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因此被廣泛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治療奇蹟。尤其對於癌症治療,PROTAC使得靶向那些有藥物抗性特質的蛋白質成為可能,從而翻轉了研究者之前的認知。
Craig M. Crews教授的研究歷程可追溯到他在哈佛大學的研究生時期。他在早期的研究中成功分離和克隆了MEK1這一重要的信號傳導分子,為後來以此為靶點的抗癌藥物的開發奠定了基礎。同時,Crews在其研究過程中進一步研發了強效的蛋白酶體抑制劑,如Epoxomicin,隨後的RO酮類化合物則成為多發性骨髓瘤藥物carfilzomib的重要前體。
“我們對病理學的深入了解,為這些創新的治療方法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同時也吸引了各界的關注和資金投入。”
PROTAC的成功,不僅依賴於Crews教授的基本研究,也得益於他與多個生物技術公司的合作。Crews創建了多家公司,如Arvinas,旨在運用PROTAC技術開發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藥物。
在最新的臨床試驗中,Arvinas的PROTAC藥物ARV-471針對雌激素受體的作用得到了證實,目前已進入第3期試驗,專注於治療轉移性乳腺癌。該藥物因其良好的口服吸收性而獲得了廣泛關注,這解決了PROTAC藥物開發中的一大挑戰。
“PROTACs的廣泛應用前景,正激勵著科學界和生物醫藥產業積極投入資源以推動這一技術的發展。”
但是,PROTAC技術在臨床應用中的成功,仍要解決多種挑戰,包括藥物的生物相容性和特異性、藥物的合成工藝等問題。此外,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學術界對於這一技術的潛在應用場景的探討也越發引人注目。
PROTAC技術堪稱藥物開發的一場革命,它開啟了對抗未來疾病的新可能。隨著這一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科學界期待能夠以此攻克更多以往無法觸及的難題。面對未來,PROTAC是否會成為藥物研發的主流手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