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面對疾病時,科學家們常常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來對抗它們。Craig M. Crews,耶魯大學的化學生物學研究者,正是這樣一位勇敢的科學家。他的研究重點是將目標蛋白質送入細胞的清道夫系統中,進而實現對疾病致病蛋白的有效清除。這項技術不僅提高了治療效率,還為之前被認為“無法治療”的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巧妙地利用細胞自身的清道夫機制。
Crews 在1986年從維吉尼亞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學位後,他利用德國學術交流服務(DAAD)獎學金在圖賓根大學進行研究。隨後,他在哈佛大學的Raymond Erikson實驗室完成研究生學業,成功純化和克隆了MAP激酶激酶MEK1,這是一種關鍵的信號傳導分子,與癌症相關的細胞增殖和生存過程息息相關。隨著時間的推移,Crews在1995年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耶魯大學。
在2001年,Crews與Ray Deshaies合作,開發了PROTAC技術,這是一種全新的利用細胞質控系統誘導蛋白質降解的技術。這些異源雙功能分子能夠同時結合目標蛋白質和泛素連接酶,從而引發目標蛋白質的泛素化,進而送入蛋白酶體進行降解。
這一創新不僅擴展了藥物化學的邊界,還使得“無法治療”的蛋白質成為治療的目標。
Crews 的研究不僅局限於癌症。隨著PROTAC技術的成功,他成立了幾家生物技術公司,致力於治療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及其他疾病。例如,他在2013年創立了Arvinas,這家公司利用PROTAC技術開發了多種針對不同疾病的藥物。這些藥物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癥狀較為嚴重的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截至2023年,Arvinas已在臨床試驗中投入了三款PROTAC藥物,其中最先進的是針對雌激素受體的ARV-471。這一藥物目前正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希望能為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帶來好消息。另外,Arvinas與輝瑞(Pfizer)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這一潛在的治療方案,進一步促進了PROTAC的應用和發展。
Crews的研究顯示,利用小分子藥物誘導蛋白質降解是未來藥物發現的重要趨勢。
Crews還根據其在耶魯大學的研究成果創立了多家生技公司,如Halda Therapeutics和Siduma Therapeutics,以開發其他新型的藥物技術。這些技術的目的是精準控制蛋白質間的交互作用,從而達到治療效果。這些公司不僅在癌症治療方面持續創新,也在相應市場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Crews因其在藥物發現領域的卓越貢獻而獲得了無數獎項,包括美國科學促進會的Fellow資格及Conncticut科技獎等。這些榮譽的背後是他持續不懈的努力與專業追求。
Crews的成功不僅僅在於技術本身的創新,更在於如何將這些技術運用到實際的疾病治療中。他的工程理念和跨界合作模式將進一步推動生技產業的革新,為未來的醫療發展铺平道路。隨著他在藥物開發和疾病治療方面的努力,我們不禁要思考: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多少“無法治療”的疾病被克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