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界,尤其是籃球比賽中,「熱手現象」的概念似乎經常被提及。這種現象通常指的是當一名選手在連續幾次成功射門後,未來再次成功的機率也隨之增加。然而,長期以來,這一觀點卻遭到學術界的質疑。許多研究指出,這可能只是一種心理偏誤,甚至是所謂的「熱手謬誤」。
「熱手現象未必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真實,實際上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誤區。」
根據 1985 年的研究,Gilovich、Tversky 和 Vallone 對籃球比賽中的熱手現象進行了一項著名的調查。他們的研究表明,球員在射中連續幾次後,隨後的投籃成績並沒有顯著優於未命中的投籃。在這些研究中,控制各種外界因素,分析球員的自由投和一般射門數據,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投籃結果是獨立的。
「很多時候,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之前的表現,而是與當前的情況息息相關。」
然而,最近的研究又引出了不同的結果。例如,Miller 和 Sanjurjo 在 2018 年的研究中重新檢視了之前的數據,發現有證據支持球員實際上存在熱手現象。他們指出,過去的研究未必考慮到樣本選擇的偏見,因此可能低估了熱手現象的出現。
此外,其他研究也表明,運動員在特定情況下確實可能展現出連續的成功,並且「熱手」的程度也會因球員而異。有時候,這種現象僅限於少數優秀的運動員,且其影響的大小也相對有限。
「若要真正理解熱手現象,我們需要對籃球比賽中的隨機性有更深入的認識。」
除了運動領域,熱手現象還可以在其他活動中觀察到。研究顯示,消費者在股市的買賣行為中,往往會受到類似的心理影響。當個體相信,某些股票會因為之前的表現而持續上漲時,就會形成這樣的心理偏見。
心理學家發現,這種對連續成功的偏見類似於賭徒的謬誤,後者是指人們對隨機事件進行錯誤的預測,希望未來會出現的結果能平衡過去的結果。
「在隨機事件中,維持對曾經成功的高期待並不總是明智之舉。」
儘管熱手現象在運動或市場行為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然而,它的真實性依然存在爭議。部分研究顯示,不同年齡層的個體對熱手的信念差異顯著,年長者更傾向於相信該現象,強調了人們對於隨機性理解的局限。無論是在哪個領域,這種心理機制都強調了人類對模式識別的內在需求。
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如果希望判斷某個現象是否存在熱手,必須正確地掌握隨機事件的本質,以及具體情況下可能導致的認知偏差。無論是熱手現象還是賭徒謬誤,這些都是人類在隨機性面前的一種脆弱的表現。
當面對熱手現象產生疑慮時,我們是否能更客觀地看待過去的成功與未來的表現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