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運動中,尤其是籃球比賽,球員們常常會因為一連串的成功得分而感受到所謂的「熱手」效應。然而,這一現象是否真有科學依據呢?「熱手迷思」又稱「熱手現象」,意指一名選手若在前次嘗試中成功,則他在下一次嘗試中獲勝的機會也會增大。多年來,這一概念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認知偏誤,但隨著研究的發展,學者們對其準確性提出了不同意見。
「熱手現象的本質問題是,我們的認知是否真能捕捉到內在的隨機性和機會。」
1985年,湯瑪斯·吉洛維奇、阿莫斯·特沃斯基和羅伯特·瓦隆發表了一篇題為《籃球中的熱手》的論文,這篇研究挑戰了籃球運動員是否真的有「熱手」的假設。他們研究顯示,球員的投籃結果實際上是獨立的,前次的成功並不影響後次的結果。這項研究使用實證數據,卻讓人們對「熱手」產生懷疑。
「人類的心理因為對概率的錯誤理解,往往會在隨機事件中尋找模式。」
吉洛維奇提出的兩個解釋幫助我們理解人們為何會產生「熱手」的迷思。首先,人們在賽事前的心理偏見會影響他們對比賽的觀感和回憶;其次,對隨機序列的誤解使得人們更容易忽視隨機性的存在。此外,年齡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年長者更傾向於相信這種迷思,因為他們的處理過程更依賴於啟發式分析。
2018年,米勒和桑胡爾對吉洛維奇等人的實驗進行了再分析,並得出了相反的結論,認為「熱手」現象在規模上是顯著的。他們指出,早期研究的假設可能過於簡化,實際上,成功与失敗的概率在某些情境下可能是有區別的。
「對於每一個持有熱手信念的人來說,最後的結論是:這並非只是迷思,而是實際可存在的現象。」
除了體育之外,熱手迷思也延伸到了消費行為和賭博。研究者發現,消費者在股市中的購買行為受到了這一現象的影響,而在賭博中,賭徒的迷思亦會影響其獲勝的信念。人們往往在隨機事件中尋找如贏與輸的模式,並誤信某種能力去預測這些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熱手現象」的信念在不同個體中表現出來的差異,無論是哪一個領域都顯示了人們在判斷隨機事件時的無知和偏見。這種現象不僅限於體育賽事,無論是在股票市場還是賭場的隨機遊戲中,都是人們常犯的錯誤。究竟我們在生活中有多少時候,也因為這種心態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