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企業開始承諾實現碳排放“淨零”目標。然而,實現此目標並非易事。許多人提出了一個關鍵解決方案:碳二氧化碳去除(CDR),這是一個通過人為活動將二氧化碳(CO2)從大氣中去除並永久儲存的過程。當然,這也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涉及政策、經濟、社會和道德等多方面的挑戰。
CDR是補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必要工具,尤其在某些技術上難以消除的排放上,如農業和工業排放。
碳二氧化碳去除(CDR)是指人類活動除去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長期儲存的過程。這些去除過程可以包括在地質、陸地或海洋儲存 CO2,或將其固定在產品中。雖然CDR常被納入氣候政策和減排策略,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取代直接減少二氧化碳的努力。
CDR的方法可分為幾個類別,包括:
估計到2023年,CDR每年可以去除約2千萬噸的CO2,相當於人類活動每年排放的4%溫室氣體。
要穩定地球表面的溫度,全球排放必須降低到淨零。在這個過程中,CDR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某些排放類型難以消除的情況下。這包括來自農業的氮氧化物排放、航空排放等。CDR能幫助彌補這些排放,逐步減少大氣中的CO2濃度。
CDR不是應對氣候變遷唯一的解決方案,但它是在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儘管CDR方法的潛力由許多專家認可,但批評者指出,必須明確認識到CDR不能作為減排的替代品。依賴於CDR可能導致延遲我們在當前減少排放方面的努力,這樣的風險被許多專家視為一種道德危機。他們告訴我們,未來幾十年內,必須將重心放在減排上,而不是期望CDR技術來彌補我們的缺口。
不同的CDR方法在經濟上的可行性差異很大。大多數以生態為基礎的去碳方法,如再造林,其成本較低,約為每噸100美元,但一些高科技解決方案如直接空氣捕獲的成本則高達每噸250至600美元。這使得相比之下,相對於更長期、穩定的碳封存,許多短期解決方案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根據最近的研究,如果充分部署當前的CDR技術,未來全球每年可以去除高達10千萬噸的二氧化碳。隨著更多國家和企業承諾嚴格的減排目標,CDR技術的發展趨勢不可避免。此外,許多國家正加大對CDR的資金支持,例如美國和瑞典的政策改變,預示著未來可能出現更多創新技術。
然而,面對如此重大的目標,我們不禁要問,未來的技術發展能否跟上我們對於氣候永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