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問題的挑戰時,碳捕獲與儲存(CCS)技術逐漸成為應對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技術旨在透過人類活動將二氧化碳(CO2)從大氣中去除,並將其安全、持久地儲存在地層、陸地、海洋庫存或產品中。根據國際氣候變化專家政府間小組(IPCC)的定義,碳二氧化碳去除(CDR)是專指人類活動所引起的,與自然攝取不同的二氧化碳去除過程。
「CDR是使淨零產生淨的關鍵。」
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需要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大幅應用CDR技術,尤其是在某些農業和工業排放上,這些排放難以被完全消除。預計到2023年,碳抓取與儲存技術已能每年去除約2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約佔人類活動每年排放的4%。更具潛力的CDR方法若得到安全且經濟有效的應用,未來有可能每年去除高達1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
CDR技術的種類相當多樣,根據不同的儲存機制可以分為多個類別。陸地方面包括造林、再造林、碳農業以及結合生物能和碳捕獲與儲存的技術(BECCS)。海洋方面則包括海洋施肥、鹼度增強等。每種方法所帶來的負排放效果都需要詳細評估,而這些評估包括完整的生命週期分析及監測、報告與驗證(MRV)過程。
「任何對延遲減排努力的論述都會錯誤地代表CDR目前的能力。」
雖然不應將CDR視為減少排放的代替,許多專家認為,CDR是補充那些難以消除的排放所需的重要策略。不同的方法也存在著各種風險與挑戰,比如改變土地使用,生態系統服務受到影響等問題。這表明,對於不同國家如何共同承擔CDR的責任與分享,則變得愈加重要。
CDR不僅是減少人類將碳排放到大氣中的速率,它同時也會在全球實現淨零排放後,用以進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濃度,以期能夠部分逆轉過去發生的暖化現象。根據氣候變化情境模型的指出,達成限全球升溫不超過1.5°C的目標,需要大規模的CDR的應用。
「實現氣候變化緩解的策略,必須將CDR與減排相結合。」
在合理的CDR實施框架中,科學界必須明確可持續的實踐及其社會生態限制。例如,根據2023的國家決定貢獻協議,CDR所需的陸地面積甚至相當於整個全球耕地的面積。儘管CDR的技術不斷進步,但其面臨的道德風險和決策拖延也不容忽視。
CDR的經濟實施和商業價值也持續受到關注。隨著市場發展,CDR的市值正在迅速成長,但仍然與其潛在的影響遠遠不成比例。例如,從2021年開始,直空氣捕獲的成本上升至每噸250到600美元,而使用自然方法如重新造林則可能低於50美元。專家們預測,隨著技術進步,CDR市場會在面對全球淨零目標的挑戰中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隨著全球對抗氣候變化的腳步日益加快,關鍵樣本及透明的碳去除標準也在此背景下被逐步建立。企業界也在積極參與碳去除市場的建立,以需要和穩定的資金支持探索新興技術。隨著2022年各大銀行和財團註資支持CDR的增長,未來的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在這場防範氣候變化的戰役中,如何通過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平衡,讓地球恢復到更健康的狀態,將成為考驗我們下一代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