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5年英國推出「現代醫療事業計劃」(Modernising Medical Careers, MMC),醫療職業的培訓體系經歷了重大變革。這項計劃旨在取代傳統的醫療職業等級結構,引入一個更為標準化的醫學訓練過程,以期提高患者護理的質量。然而,這一制度的實施卻伴隨著爭議與批評,這些反對聲音不僅來自醫療界內部,亦引起了外部專家與學者的關注。
在新制度下,醫學畢業生需要完成為期兩年的「基礎培訓計劃」。這取代了以往的短期實習醫生和高級醫療官員的培訓階段,呈現出更為系統化與結構化的特點。此過程中,實習醫生需要依據一套全國範圍內標準的課程與評估方式進行培訓,並持有一份「學習檔案」來記錄他們的學習進展。
然而,69%的醫生認為,F2階段的經歷並未比其前身SHO有所改善。
隨後,醫生將進入「專業訓練」階段,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專業醫生註冊醫生(Specialty Registrar, StR)。這一階段要求醫生在F2中期就確定專科,即使只有一年半的實踐經驗。這一改革受到了極大指責,許多醫生認為他們在選擇專科的時機上並未獲得足夠的實踐經歷,從而影響到他們最終的專業發展。
66%的受訪者認為基礎訓練對臨床服務的提升未見正面影響。
MMC的初衷是為了提升醫療教育的透明度與效率,然而這一善意的目標卻在實施過程中遭遇失敗。2007年,引入醫療培訓申請系統(MTAS)後,由於系統的漏洞與招聘過程的不公平性,數千名醫生未能找到工作。此事件最終引發一系列的大規模抗議行動,抗議者要求改革系統以保護年輕醫生的就業權益。
在抗議的高峰期,英國衛生部長對年輕醫生表示歉意,承認申請系統造成了「不必要的焦慮與困擾」。儘管如此,這些道歉卻無法平息醫生對新制度的質疑。一位醫生甚至形容整個過程如同「一場災難」。
綜觀MMC促進的變革,雖然在理念上力求改善醫療體系,但在實施過程中卻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並引發廣泛的負面反響。在未來的醫療職業發展中,如何平衡制度的要求與醫生的專業成長,將成為重中之重。隨著醫療環境的逐步演變,新的評估與培訓體系能否得到有效的修正並發揮作用,依然值得關注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