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眼科問題中,斜視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現象,特別是在兒童中。外斜視,或稱為外轉斜視,是指眼睛向外偏斜,這與內斜視相對。根據研究,約90%的間歇性外斜視兒童在20歲時將發展為近視眼,這一數據未免讓人感到驚訝。究竟為什麼這種情況如此普遍呢?
外斜視的醫學定義是眼睛向外偏斜的一種情況,這種偏斜可能是間歇性的,亦即僅在某些情況下出現,如孩子日夢、感到不適或疲倦時。家長若觀察到孩子的眼睛在看遠處時有明顯的偏斜,就應當引起重視。
最早的外斜視症狀通常是眼睛的明顯外部偏斜,這可能會隨著孩子的情緒或環境而變化。
外斜視還可能伴隨著頻繁眨眼或揉眼的行為,而孩子往往不會主動告訴父母自己看到了重影。這是因為他們的腦部會忽略來自偏斜眼的影像,這種機制稱為「抑制」。
當兩隻眼睛呈現正確對齊時,腦部能夠將來自兩隻眼的影像融合成一個單一圖像。但當眼睛發生偏斜時,腦部收到的卻是兩個不同的訊號,這導致深度知覺的損失和雙眼視力的缺乏。未治療的外斜視可能使眼睛持續向外轉,最終導致立體視覺的喪失。
當前的研究顯示,斜視問題若不加以治療,患有外斜視的兒童會在其視覺發展過程中面臨多種挑戰,包括雙視和立體視覺的缺乏。
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外斜視的所有原因。影響眼睛運動的六條肌肉必須協同工作,以便腦部接收到同一圖像。一旦某條肌肉未能正常工作,斜視問題便會隨之產生。這種情況在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性麻痺、唐氏症等患者中尤其常見。
有研究顯示,患有外斜視的兒童發展精神疾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三倍。
要確認外斜視的存在,需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包括眼球運動評估及眼內結構檢查。對於一些兒童來說,配戴眼鏡、遮眼療法等方法可能有助於改善症狀,但在許多情況下,手術仍然是所需的解決方案。
外斜視的手術通過小切口進入眼周圍的肌肉,重新定位相關的肌肉,以便眼睛能夠正常移動。
在治療的過程中,即使是不需要手術的嚴重病例,仍然有機會通過視覺療法進行改善。雖然視覺療法在保險覆蓋範圍內的情況不多,但隨著一些研究結果的公布,部分大型保險公司已開始考慮部分覆蓋。
有關外斜視的治療,建議在學齡前對兒童進行手術,以便讓眼睛有更好的機會共同工作。雖然外斜視的手術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術後需要持續的監測和可能的進一步手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外斜視認識的加深,我們是否應該更加關注和重視兒童的視力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