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糖尿病患者人數不斷上升,糖尿病眼病(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這一病症主要是由於高血糖長期損害視網膜的小血管,最終可能導致視力喪失,甚至失明。根據數據,約80%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二十年後會發展出不同程度的視網膜損傷,而這些早期徵兆常常未被發現,直至患者感覺到視力問題。
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通常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在視網膜exam中,首先可以觀察到小的視網膜血管膨脹,稱為微動脈瘤,隨後可能會出現更大的視網膜血管異常,如棉絮狀斑點、出血和硬外滲。
隨著病症的惡化,視網膜會開始長出新的血管,這些新生的血管容易破裂,造成眼內出血。輕微的出血可能會導致視力出現漂浮的暗點,嚴重的出血則有可能完全阻塞視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近半數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會發展出黃斑水腫,這是造成視力受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通常通過視網膜檢查進行。醫生會使用眼底鏡來觀察視網膜的狀況。美國眼科學會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劃分為五個不同的進展階段,從無明顯視網膜病變到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狀和損害程度。
由於早期沒有症狀,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在就醫前尚不知自己已經罹患該病。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這樣才能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視網膜問題。
大多數情況下,在進行糖尿病診斷後的五年內,患者應接受全面的眼科檢查。
有幾個主要的風險因子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展有關,包括糖尿病的持續時間、血糖控制不佳,以及相對少見的高血壓。診斷五年後,約25%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視網膜損傷。
目前有幾種標準的治療方法,如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注射、類固醇注射、全視網膜激光光凝術以及視網膜玻璃體切除術等。這些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減少視力損失的比例到90%。
雖然這些治療方法能有效延緩或停止視力進一步損失,但並不能完全治癒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在應對糖尿病眼病的過程中,及早辨識徵兆至關重要,定期檢查和早期干預可以顯著降低視力喪失的風險。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保持警覺,及時辨識這些隱秘的警告信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