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130H Compass Call是一款由美國空軍操作的電子攻擊飛機,其基於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的設計,經過大量改裝以滿足電子戰的需求。它的主要任務是干擾敵方的指揮與控制通訊、執行攻擊性反信息行動,以及其他各種電子攻擊任務。隨著計劃中的升級,它將具備攻擊早期預警和探測雷達的能力。駐部署於亞利桑那州的戴維斯-門森空軍基地的EC-130H可以在短時間內部署到全球,為美國及其盟國的空中、地面和特殊作戰部隊提供支持。
「EC-130H是美國三大電子戰飛機之一,它與波音EA-18G Growler和F-16CJ Fighting Falcon一起,能夠壓制敵方空中防禦,同時干擾通訊、雷達和指揮控制目標。」
EC-130H飛機通常由13名作戰人員組成。四名隊員負責飛機的飛行和導航工作(機長、副駕駛、導航員和飛行工程師),而九名隊員則操作和使用內置於貨物/任務艙的電子戰設備。任務小組包括了任務指揮官(電子戰官)、武器系統官(電子戰官)、任務小組監督(經驗豐富的密碼學語言學家)、四名分析操作員(語言學家)、一名探測操作員及一名空中維修技術員。
EC-130H機隊由Baseline 1和2的混合機型組成。其中,Block 35 Baseline 1 EC-130H具備增強的干擾通信能力,能夠通過更高的有效輻射功率、拓展的頻率範圍,並引入數位信號處理技術來干擾敵方的早期預警和導航系統。Baseline 2則在減輕操作員工作負擔和提高作戰效能方面進行了多項升級,改進了外部通訊系統,使得Compass Call小組在動態作戰和戰術環境中保持了更好的情境認知和連接性。
「通過增強的衛星通訊能力和升級數據鏈終端,Baseline 2提供的能力相當於『第五代電子攻擊能力』,提高了飛機的性能和生存能力。」
Compass Call的首次試飛是在1981年,並於1982年交付給空軍,1983年達到最初的作戰能力。所有EC-130H Compass Call都隸屬於空軍作戰司令部,並由第55電子作戰大隊(55th Electronic Combat Group,ECG)運營。這個大隊由兩個作戰中隊(第41和第43電子作戰中隊)、一個正式訓練單位(第42電子作戰中隊)及支援和維修部門組成。雖然機隊駐扎於戴維斯-門森空軍基地,但該小組報告給位於內布拉斯加州的第55翼。EC-130H在南斯拉夫、海地、巴拿馬、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均有參與作戰。從2002年至2015年,參加持久自由行動的EC-130H飛行超過40,000小時,執行了近6,900次戰鬥任務。2020年1月15日,首架EC-130H Compass Call(序列號73-01587)從現役退役,該機是1982年首次交付空軍的EC-130H。
「EC-130H Compass Call在現代戰鬥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隨著電子戰技術的進步,它的功能將持續演變。」
目前,EC-130H主要由美國空軍的55電子作戰大隊操作。這些飛機被認為是電子戰領域的中堅力量,並且持續為提升美國及其盟友的作戰能力做出貢獻。
一般特徵:
Crew: 13
Length: 98 ft 9 in (30.10 m)
Wingspan: 132 ft 7 in (40.41 m)
Height: 38 ft 3 in (11.66 m)
Wing area: 37 sq ft (3.4 m2)
Airfoil: root: NACA 64A318; tip: NACA 64A412
Empty weight: 101,000 lb (45,813 kg)
Max takeoff weight: 155,000 lb (70,307 kg)
Fuel capacity: around 100000 liters
Powerplant: 4 × Allison T56-A-15 turboprop engines, 4,591 shp (3,424 kW) each
Propellers: 4-bladed constant-speed fully feathering reversible propellers, 13 ft 6 in (4.11 m) diameter
性能:
Cruise speed: 300 mph (480 km/h)
Range: 2,641 mi (4,250 km)
Service ceiling: 25,000 ft (7,600 m)
EC-130H Compass Call的未來將如何塑造電子戰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