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AOM)是一種快速發作的感染,主要影響中耳,通常以耳痛為主要症狀。對於兒童來說,這種情況常伴隨著拉耳朵、哭鬧、睡眠不佳、食慾減少以及發燒等症狀。這些情況若得不到及時的診治,可能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影響。不同類型的中耳炎,例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CSOM)以及伴有積液的中耳炎(OME)也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聽力,甚至可能造成學習上的困難。
「急性中耳炎是全球最常見的兒童感染之一,也是導致兒童失聰的重要原因。」
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是耳痛,其他可能症狀包括發燒、聽力下降、耳周皮膚壓痛、耳朵流膿、易怒以及耳朵堵塞感。由於一集急性中耳炎往往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結果,孩子可能還會出現咳嗽和鼻涕等伴隨症狀。
「耳朵流膿可能是耳膜穿孔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標誌。」
急性中耳炎的成因通常是由於歐斯他管的功能障礙。這種功能障礙可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喉嚨痛或過敏引起的黏膜炎症所導致。若細菌進入正常無菌的中耳空間,可能會引起感染。通常,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本身也可能成為中耳炎的病原體。
由於急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狀與其他疾病相似,僅靠症狀並不足以確診。需要對耳膜進行視覺檢查,使用氣動耳鏡對耳膜的活動性進行評估。對於更加嚴重的情況,例如聽力損失或高燒,則可能需要進行聽力測試或CT掃描等進一步檢查。
「對於輕微耳痛與耳膜輕微隆起的病孩,症狀出現不到48小時時則可考慮診斷為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通常包括使用止痛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或布洛芬。在某些情況下,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加速康復,但可能也會帶來副作用。通常在嚴重病例或幼兒(兩歲以下)中建議使用抗生素,而在病情輕微的情況下,則建議在症狀持續兩到三天後再考慮使用。
「隨著抗生素的使用,對於那些經常發作的病例,放置耳管可減少急性中耳炎的復發。」
預防急性中耳炎的有效措施包括接種肺炎雙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母乳喂養,以及避免二手煙的接觸。這些措施不僅可減少中耳炎的風險,也能促進孩子的整體健康。
急性中耳炎發作頻繁的兒童,尤其是那些伴隨有中耳積液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會面臨更高的聽力損失風險。全球約有141百萬人因此而遭受輕度聽力損失。聽力問題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社交能力,還會導致情緒問題。
急性中耳炎的影響不容忽視,及早識別症狀並尋求適當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否了解如何辨識耳痛的真正原因,並為自己的家人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