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這一耳耳道和中耳的炎症,似乎常見且不具威脅,但專家警告說,這不容忽視。耳朵中的感染有時會導致聽力損失,而聽力的缺失可更大程度地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學習能力,曖昧不清的情況足以造成長期的後果。
根據最新報告,全球有超過141百萬人因中耳炎面臨輕度聽力損失的挑戰。
中耳炎主要有三種類型:急性中耳炎(AOM)、滯留性中耳炎(OME)以及慢性化膿性中耳炎(CSOM)。急性中耳炎常見於兒童,通常伴隨耳朵疼痛和發燒。反觀滯留性中耳炎,發病時的症狀較輕,不過可能影響聽力。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則是長期的中耳感染,常常表現為耳朵持續流膿的情形。
這些耳部疾病不僅令人苦惱,同時還可能引起聽力損失。特別是在3歲以下的幼兒中,耳朵的結構、免疫系統尚未充分發展,容易受到感染,導致聽力受損。研究指出,若不進行早期的干預,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語言學習與社交技能,甚至可能發展出注意力障礙或學習困難。
「聽力損失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或許是最被忽視的問題之一。中耳炎我們需要正視,而不是輕視。」
研究顯示,部分預防措施如提供母乳餵養、使用肺炎球菌疫苗和避免煙霧環境,都能降低發生中耳炎的風險。此外,及早就醫與適當的耳膜檢查能幫助預防進一步的聽力損失。尤其是對於有家族史或中耳炎病史的孩子,應加倍注意。
對於有中耳炎症狀的兒童,醫療介入顯得尤為關鍵。嬰幼兒出現耳痛及持續哭鬧時,應及時就診,進行耳鼻喉科的檢查。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消炎藥、止痛藥,以及在嚴重的情況下考慮抗生素的應用。尤其在持續兩至三天未見改善時,更應評估進一步的治療選項。
「耳痛不僅是身體的痛苦,還可能留下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
雖然我們已經可以透過多種方式控制中耳炎的發生,但根據預測,這一健康問題仍將持續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耳部疾病是導致兒童失聰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中耳炎的認知,教育與預防工作同樣是未來亟待加強的部分。
作為家長或關心孩子健康的人,我們應更重視中耳炎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並積極尋求醫療意見與干預措施,我們究竟該如何更好地保護孩子的聽力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