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小孩出現耳痛或不適時,他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拉扯自己的耳朵。這樣的行為不僅令人好奇,還可能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尤其是急性中耳炎(AOM)。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急性中耳炎的症狀、成因、診斷及預防措施,並揭示為什麼小孩對耳朵的拉扯會讓家長感到擔憂。
急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的一種急性炎症,通常伴隨著明顯的耳痛。它主要影響幼兒,因為他們的耳部解剖結構及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小孩在感染時可能會表現出拉扯耳朵、哭鬧、吃得較少及發燒的症狀。此外,耳痛可能會導致睡眠不安,影響小孩的日常生活。
「一旦孩童因耳痛而表現出焦躁不安,家長應該及時就醫,以排除中耳炎的可能性。」
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是耳痛,但還可能伴隨其他一些症狀,如發燒、聽力減退、耳部觸痛等。由於耳部的炎症常常與上呼吸道感染相關,孩童可能會出現咳嗽及流鼻涕等狀況。耳道內的分泌物和雜音也可能是中耳炎的一個跡象。
根據醫學研究,急性中耳炎主要是因為歐氏管功能失調。這種功能失調往往是上呼吸道感染或過敏反應引發的。當腺體腫脹,造成耳道的分泌物被困在中耳內,細菌就有機會在這些液體中滋生,導致感染的形成。
「急性中耳炎的常見病原體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這些細菌常在兒童的耳道內發現。」
正確的診斷是治療急性中耳炎的關鍵。醫生通常會通過耳鏡檢查耳膜的狀態。如果耳膜有鼓起或無法因氣流而移動,則可能是急性中耳炎的跡象。此外,耳道分泌物的情況也是判斷的參考因素之一。
治療急性中耳炎的方式包括服用止痛藥,例如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或布洛芬以紓解耳痛。根據孩子的病情,醫生可能會考慮開立抗生素,尤其是在嚴重感染或年齡小於兩歲的孩子身上。
為了降低小孩罹患急性中耳炎的風險,積極的預防措施是必要的。例如,接種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的機率。此外,哺乳和避免煙霧等環境刺激也是預防的重要策略。
「專家的建議是,避免讓小孩使用奶嘴也能幫助降低急性中耳炎的發生率。」
了解急性中耳炎及其影響是關鍵,特別是對於家長來說,當小孩出現耳痛或相關症狀時,應該及時尋求醫療幫助。保持警覺,能夠讓小孩的健康獲得更好保障。然而,我們應該反思的是:在日後的生活中,有哪些方法能更有效地預防耳朵問題的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