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度遊玩到健康問題:遊戲成癮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遊戲成癮,亦稱為遊戲障礙或互聯網遊戲障礙,通常被定義為一種心理成癮,這種成癮表現為過度、強迫性地使用視頻遊戲,並且持續影響個體在多個生活領域的功能。這一概念已成為多個學科專家的研究、辯論和討論的主題,引發了醫療、科學和遊戲社區之間的廣泛爭議。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缺乏對遊戲的自我控制是診斷這一障礙的主要標準。

「遊戲成癮通常會導致個體在日常責任履行或追求其他興趣的過程中,選擇遊玩而不顧其負面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障礙納入其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中,這一提議於2018年提出,並於2019年獲得世界衛生大會的批准。這一分類標誌著對於遊戲成癮的醫學認識邊界的擴展。但一些專家認為,對於互聯網遊戲障礙的定義缺乏一致性,導致制定基於證據的建議的艱難性。

遊戲成癮的定義與診斷

美國精神醫學會雖然並不承認視頻遊戲成癮為一種障礙,但在2013年時,已將其視為「需進一步研究的狀況」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遊戲成癮的症狀可能與其他心理成癮相似。《美國精神醫學會》根據大量研究結果提出,互聯網遊戲障礙的特徵及其帶來的風險,使之有別於其他行為成癮。該組織提出了九項診斷標準,包括:預佔思維、戒斷症狀、耐受性、無法減少遊玩、放棄其他活動、持續遊玩儘管有問題、隱瞞遊玩時間、用遊戲來逃避不良情緒,以及因遊戲而風險丟失關係或機會。

「一項關於遊戲成癮的調查顯示,所有成癮無論是化學還是行為本質上都是有關於不斷的獎勵與增強。」

影響因素

遊戲成癮似乎與若干影響因素具有密切關聯。年輕男性的成癮比年長者及女性更常見。研究發現,平均遊戲者年齡約為30歲,而32%的玩家年齡在18歲以下。特別是青少年更可能在未來持續遭受遊戲成癮的威脅。其他的風險因子也包括精神健康問題,如焦慮、抑鬱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研究表明高神經質、高衝動性,以及的不良社會支持系統也會增加發展遊戲障礙的風險。

具體來看,視頻遊戲的結構使其具有潛在的成癮性。許多遊戲內置獎勵系統,玩家在遊戲中獲得獎勵的期待能夠釋放多巴胺,產生快感。這一神經反應與其他行為成癮(如物質濫用或賭博成癮)相似。而且,遊戲持續進行的特性使其更具吸引力,促進了玩家的長時間沉浸。

治療與管理

隨著對於視頻遊戲成癮的擔憂上升,多種治療方法被提議用於有問題的遊戲行為,包括心理藥理學、心理治療以及十二步法等。儘管有實證研究表明互聯網遊戲障礙與健康不良結果有關,但目前有效的臨床試驗相對較少,其中認知行為療法被認為是有效的,但仍面臨著方法學不一致性和缺乏跟進的問題。

預防遊戲成癮變得尤為重要。一些簡單且有效的應對方法,如限定遊戲時間、創建無科技的環境,以及參與體育活動和鍛煉,都能幫助減少成癮行為的影響。一些研究顯示,約50%受到互聯網遊戲障礙影響的人有可能自然恢復。

「許多國家如新加坡、南韓、中國等都開設了專門的治療中心,以應對視頻遊戲成癮日益增加的挑戰。」

遊戲成癮能夠對個體的身體健康產生多種不良後果,其中最常見的包括身體功能上的變化和睡眠障礙。雖然對遊戲成癮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其在全球的流行率範圍變動很大,但對於遊戲的過度使用仍然存在不同的認識。這些現象究竟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學因素?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深入探討?

Trending Knowledge

遊戲成癮的隱藏真相:為何有些人無法停止打遊戲?
隨著電子遊戲的普及,人們對遊戲成癮(Video Game Addiction, VGA)的關注也逐漸增加。這種心理性成癮被定義為一種有問題和強迫性的使用電子遊戲行為,這種行為導致個體在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功能受損。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的定義,遊戲成癮的主要標準是缺乏對遊戲的自我控制。儘管有專家在醫學、科學和遊戲社群中就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和討論,但關於這一診斷的相關爭議依然存在。
從娛樂到焦慮:為何遊戲可能成為一種心理依賴?
隨著電子遊戲的流行,愈來愈多人沉迷於虛擬世界,卻不知不覺走向了「遊戲成癮」(Video Game Addiction,VGA)這條不歸路。此現象,亦被稱為遊戲障礙或網絡遊戲障礙,通常被定義為對視頻遊戲的強迫性使用,這種習慣會導致個人在多個生活領域的功能受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遊戲障礙的主要標誌是對遊戲的自我控制缺失,而這類問題的出現引發了心理健康專家、醫療工作者及遊戲社群的廣泛熱議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