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債券,通常被稱為垃圾債,這些債券因其信用評級低於投資級別而風險較大。儘管如此,它們提供的收益率卻高於美國國債,吸引了眾多投資者。金融界的一些成功投資者正是利用了這一市場的機會,從中撈取了豐厚的利益。
高收益債的最大風險來源於其違約的可能性。根據市場的估計,這類債券的長期違約率約為 5%。在經歷了 1989-90 年的流動性危機及 2020 年 COVID-19 疫情時期,這一數字曾上升至接近 9%。這意味著,在選擇投資高收益債時,投資者必須具備承受風險的能力,並且應該尋求可觀的回報作為補償。
高收益債的違約風險主要來自於發行者未能如期支付利息和本金。
在高收益債券市場中,機構投資者佔據主導地位,像是退休金基金、共同基金、銀行及保險公司等知名機構,都是這類型債券的主要買家。而個人投資者則通常透過共同基金參與這個市場。由於有些機構對低資信評級的債券設有禁止投資的條款,因此形成了專注於不同信用評級的投資者群體。
截至 2022 年第一季度,美國的高收益債務總額預計約為 1.8 萬億美元,占美國企業債券市場的 16%。每年新發行的高收益債券金額也相當可觀,如 2020 年達到 4350 億美元,而 2023 年則預計約 5050 億美元。這一增長也反映出市場隨著時間而變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
美國的高收益債務占企業債券市場的 16%,這一比例顯示出該市場的重要性。
企業債務方面,許多高收益債券是由曾為投資級的公司發行,但因其信用評級下跌而變為高收益型。這類型的債券被稱為「墜落天使」。1990年代,以邁克爾·米爾肯為首的投資銀行家們發掘了這些債券的商機,完成了從金融工具到資本市場的重要轉變。
在新興市場,像中國和越南等地的企業則越來越依賴短期融資,許多公司選擇發行高收益債券以確保其資金流動性,尤其是在獲得傳統銀行信貸困難的情況下。
高收益債券亦可被用於再包裝成擔保債務義務(CDO),這能提升其高級撥款的信用評級,讓這些撥款能滿足機構投資者的最低信用評級要求。然而,當這些CDO背負著劣質資產時,其風險會顯著增加,甚至可能成為市場上所謂的「毒債」,如2007-09的次貸危機所示。
隨著希臘等國債務評級的下降,「垃圾」債務的狀況愈演愈烈。這些高收益債儘管高風險,但許多歐洲公司依然持續發行,顯示出對於穩定資金源需求的堅持。甚至在經濟困難時期,這些債券仍然表現出相對的吸引力。
高收益債券在危機中仍然被認為是許多企業獲取資金的橋梁。
高收益債券如同雙刃劍,既有潛在的高回報,也伴隨著相應的風險。那些成功的投資者能夠在這片波動的市場中捕捉到機會,從中獲利。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思考:在尋求高收益的同時,投資者應該如何平衡風險與回報,以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