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擊傷或電流傷害是指當身體直接接觸電流時,皮膚或內部器官所承受的損傷。這種傷害的嚴重程度取決於電流的強度、組織的阻抗以及接觸的時間長度。當電流非常小時,人體可能只會感到微弱的麻木感,然而,即使是那些看似無害的低強度電流也可能出乎意料地使人受傷,因為驚嚇或肌肉強烈反應導致受害者意外跌倒或扭傷。相較之下,強電擊可導致嚴重的肌肉痙攣,甚至可能使關節脫臼或骨折。
「在電擊中,肌肉控制的喪失可能使受害者無法自我脫離電流源,這在高處如電線上時尤其危險。」
大電流的接觸還可能產生組織損傷並觸發心室顫動或心臟停頓。在美國,每年大約有30,000人受到電傷,造成接近1,000人死亡。如果電擊導致死亡,通常被稱為「電死」。這種傷害最常見的原因是接觸到帶電的電線或設備,尤其在高壓環境中,電壓甚至可能穿過空氣跳躍到人體。
電流通過心臟時,便有可能引發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臟疾病的風險。心臟的正常功能依賴於電信號的有序傳遞,高達30毫安的交流電流(AC)就足以引發心室顫動。在某些情況下,即使電流僅為1毫安,也有可能在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造成心臟問題。
「當心臟的肌肉纖維異常獨立運動時,將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地泵送血液。」
進一步觀察發現,約110V至230V的家庭電源在持續超過一秒的情況下均可引發心室顫動。這足以讓人開始思考:這些電流是如何改變身體內部的重要生理過程?
除了心臟危險外,電流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電擊可能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特別是失去控制。這種狀況下,受害者可能會出現從麻木到完全麻痺的多種神經系統問題,並可能引發長期的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和抑鬱。
「經歷電擊後,有些人可能會感覺低自尊或對電流產生強烈恐懼,這些都顯示出不容忽視的心理影響。」
為了減少電擊傷害的風險,國家電氣代碼和相關規定建議使用低電壓系統,並在使用電氣設備時提前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對於電氣設備在戶外工作的風險,使用剩餘電流裝置(RCD)能夠有效防止電流洩漏,並降低受傷機率。專業的電工需要遵循這些規範以確保安全。
此外,各種家用電器應具備雙重絕緣系統,以防止直接接觸到帶電部件。安裝適當的防雷裝置和定期檢查電氣系統對於預防意外也極為重要。
電流的影響遠不止於經典的物理傷害,它可能對人體的各種生理系統,從心臟到神經系統,甚至心理健康都產生潛在風險。那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電流的使用是否應該更謹慎,尤其在面對不為人知的潛在危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