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繁忙的工作環境中,肌肉骨骼疾病(MSDs)成為了越來越普遍的健康問題。這些疾病包括關節、肌肉、韌帶、神經和支撐四肢的結構的傷害或疼痛。這些疾病的起因可能是急性的創傷,例如提起重物,或是因為反覆的動作而造成的慢性損傷。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工作環境的設計都可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肌肉骨骼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殘疾原因,每年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肌肉骨骼疾病的問題不僅僅來自於物理因素,還包括人體工學、心理、社會和職業等多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這些因素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任何做一項任務所需施加的力量、力量施加的時間長度以及完成任務的頻率都是造成MSDs的生物力學負荷。即使是簡單的運動,如果重複進行且間隔過短,也可能導致肌肉損傷。
持續的非自然姿勢特別容易導致頸部和背部的MSDs。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風險,性別和肥胖程度都會影響某些MSDs的發生率。研究表明,女性更容易受到這些疾病的影響,而肥胖者的腰部疾病風險亦顯著提高。
心理社會因素也逐漸被認可為肌肉骨骼疾病的成因之一。研究發現,工作滿意度低和工作壓力高的環境,與MSDs的發生有密切的關聯。改善工作滿意度可以顯著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某些情況下提升工作控制權甚至可以減少37%至84%的工作相關腕部疾病。
工人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即使是自然姿勢,仍可能導致疾病。對於重複性動作,例如打字或舉重,這些動作對關節和肌肉的影響尤為顯著。根據工業衛生研究,健康護理工作者因患者搬起的需求,通常面臨著背部傷害的風險。
運輸和倉儲業的肌肉骨骼疾病發生率是全職工作者中最高的,達到89.9例每萬名全職工作者。
診斷MSDs依賴於自我報告的症狀及疼痛等多種方式。醫生通常會檢查病史及進行身體檢查以尋找疼痛來源。然而,應對這些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在於預防。透過辨識工作場所的風險因素和進行相應的干預,可以減少MSDs的發生。
企業應針對高風險群體進行風險識別,並適度調整工作環境。這可包括對工作人員的生理能力與工作任務進行匹配,或改變工作方法以降低PSDs的威脅。
如科技的進步,透過機器學習算法捕捉步態模式也能有效助於診斷肌肉骨骼疾病。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理解工作環境以及心理因素如何影響肌肉骨骼健康變得愈加重要。適當的預防措施以及環境調整,不僅能減少疾病發生,也有助於提升生產力和員工滿意度。思考一下,您現在的工作環境對您的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