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國家農村生計任務(NRLM)是一項由農村發展部負責推行的貧困減輕計劃,旨在促進自我創業及組織農村貧困人口。這樣的計劃始於1999年,當時,農村發展部重組了綜合農村發展計劃(IRDP),推出了「金色自給自足計劃」(SGSY),專注於提高農村貧困者的自我創業能力。在持續運行多年後,SGSY於2011年經過重新塑造,形成了NRLM,目的是彌補SGSY計劃的不足之處。這一新計劃的啟動,標誌著印度農村經濟重塑的新篇章。
這一計劃以51億美元的預算啟動,是農村發展部的一個旗舰项目,也是全球促進貧困人群生計的最重要的倡議之一。
NRLM得到了世界銀行的支持,提供了10億美元的信貸。2015年9月25日,該計劃被「迪恩·迪亞利·安托夫達計劃」所接替,但其核心理念和結構依然對於顯著改善農村經濟有著重要的意義。
NRLM的基本理念是建立自助小組(SHGs),幫助他們開展創業活動。然而,早期的SHG組織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導致了相對失敗。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即如何使新方案能夠克服舊方案的不足,進而提升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
為了構建、支持和維護貧困人口的生計,NRLM旨在挖掘這些群體的潛力,並輔以信息、知識、技能、工具、金融及集體化的能力,使他們能夠與外部世界進行有效互動。該計劃主要基於三大支柱:
專業支持結構旨在建設和加強貧困群體的機構平台,這些平台能夠為成員提供一系列生計服務,涵蓋關鍵產業的各個價值鏈,最後促進其自給自足。
貧困人口透過其機構的集聚行動,降低了各自的交易成本,使得生計更加可行,進而加速了他們擺脫貧困的進程。
NRLM的實施將以任務為導向,這遂使得:一、從目前按配額分配的策略轉向需求驅動的策略,各邦可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生計為基礎的減貧行動計劃;二、重點關注目標、結果和時間限制交付;三、持續的能力建設,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訓及與生計機會的聯繫;四、根據貧困結果監控相應的進度。
儘管NRLM是農村發展部運營的主要計劃之一,但也有人認為其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著名學者馬爾科姆·哈珀指出三點來自SHG群體的問題:
安得拉邦(Indira Kranti Pathaam)及喀拉拉邦(Kudumbashree)在SHG計劃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其他地區的成效可能並不如預期,這使得該計劃在全國規模的複製面臨困難。
NRLM表明了印度在消除農村貧困方面的努力,並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鑒的範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計劃究竟能否針對不同地區和人群的需求做出真正的適應和調整,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