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疫苗的發展歷程,不僅揭示了醫學界面對直腸炎病原體的挑戰,也展現了圍繞免疫、群體防護的廣闊畫面。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霍亂疫苗的研究和應用不斷推進,讓這種以水源污染為主的疾病逐漸在公共衛生中被控制。
第一支有效的霍亂口服疫苗是Dukoral,於1980年代在瑞典研發,並從此開始了口服疫苗的時代。
霍亂疫苗的主要作用是減少感染霍亂的風險,該疫苗通常以口服方式給予,能有效引發腸道局部免疫反應,這是傳統注射疫苗難以達到的效果。之前使用的注射疫苗,效果並不理想,直到1970年代才被逐步淘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指引,建議使用三種口服霍亂疫苗:Dukoral、Shanchol 和 Euvichol-Plus,並與其他健康措施相結合,尤其是在霍亂高風險區域。通常,建議接種兩劑疫苗,兩劑間隔1至6週。該疫苗的保護期在成人中至少為兩年,而1至5歲的兒童則為六個月。
當足夠多的人口接種疫苗時,未接種者也能因群體免疫而獲得保護,總體防護效果可達90%以上。
曙光初現,隨著疫苗接種的增加,全球公共衛生工作者開始利用這些口服疫苗來應對霍亂疫情,全球多個國家開始有效避免疫情擴散。就具體疫苗而言,Dukoral結合了整個細胞的熱滅活和多肽重組,主要用於旅行者,而Shanchol和Euvichol-Plus則針對鄰近地區的群體疫苗接種。
WHO逐步在各類公共衛生策略中將疫苗納入考量,建議在霍亂內因地區使用疫苗來輔助傳統控制方法及衛生和飲水安全的改進。這與疫苗的發展有何關聯?當今疫苗的應用不僅在於個體免疫,而且在於整個社區的保護。
WHO的一項目標是到2030年利用口服疫苗及其他工具,將霍亂死亡率減少超過90%,在全球範圍內阻止霍亂的傳播。
需要一提的是,口服霍亂疫苗的安全性相對較高,主要副作用為輕微的腹痛或腹瀉,並且在有孕婦及免疫力較低者中也被證實安全。這意味着,包括易受影響的人群在內的整個社區都有機會受益於此疫苗。
霍亂疫情經常肆虐於某些特定地區,公共衛生的響應不僅需要疫苗,更需要通過提高水質、衛生設施,減少疾病的傳播途徑,總體上提升社區的免疫力和防控能力。
隨著口服疫苗的推廣和使用,鬥爭霍亂疫情的武器庫愈發強大。疫苗雖然重要,但更全面的公共健康措施將帶來更不一樣的改變。到目前為止,對抗霍亂的努力讓人看到了希望,也為全球抗疫工作贏得了時間。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充分利用這些進展,來推動社會整體的健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