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疫苗,尤其是口服類的疫苗,對於降低感染霍亂的風險具有顯著效果。這些疫苗通過促發腸道內的局部免疫反應,讓腸道細胞針對霍亂微生物產生抗體。然而,在1970年代之前,注射型疫苗在此方面的表現卻未能令人滿意。自1980年代瑞典開發出第一款有效的口服霍亂疫苗Dukoral以來,這一防疫手段便被廣泛採用,進一步改變了霍亂的防治格局。
有報告指出,疫苗在接種後的前六個月內可提供約85%的保護效果,而在接種的前兩年中,保護效果會下降至約60%。
當疫苗接種的群體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未接種的人也會受到保護,這一現象被稱為群體免疫。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三種口服霍亂疫苗——Dukoral、Shanchol和Euvichol-Plus應結合其他措施使用,特別是在高危地區。通常建議間隔1至6週接種兩劑疫苗;成人的保護期至少為兩年,而1至5歲的兒童則為六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面向旅行者的單劑量活疫苗也可用於霍亂流行的地區,但並未獲得WHO的公共衛生使用批准。儘管如此,現有的口服霍亂疫苗普遍被認為對大多數人群安全。即便在懷孕或免疫能力較差的人群中,這些疫苗也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常見的副作用如輕度腹痛或腹瀉。
霍亂疫苗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那時第一款霍亂疫苗就正在實驗室中誕生。最初的疫苗益處不顯,並在1970年代被棄用,直至口服疫苗在1990年代問世,才再次引起重視。
20世紀末,隨著口服霍亂疫苗的大規模使用,數百萬的接種案例開始出現,成為控制霍亂疫情的重要工具,並且與改善安全水源、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等傳統干預措施相結合。Dukoral疫苗的上市使得旅行者在出行前能獲得更好的保護,它結合了福爾馬林和熱滅活的霍亂弧菌 O1全細胞以及重組的霍亂毒素B亞基。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霍亂疫苗具備合理的成本效益,尤其是在霍亂盛行的國家中,廣泛接種有助於遏制疾病的傳播。
全球的公共衛生工作者開始將霍亂疫苗納入其疫情控制策略中,WHO更在2013年建立了一個旋轉疫苗庫,最初僅有200萬劑口服霍亂疫苗。隨著來自GAVI聯盟的捐贈,疫苗庫的規模已擴大至每年超過4000萬劑。這輛疫苗庫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來自韓國的Euvichol-Plus口服霍亂疫苗,至今已在25個受霍亂影響國家內進行過超過1.5億劑的接種活動。
此外,最近的研究顯示,疫苗的針對性保護可達到58%至76%。成人接種所帶來的額外間接保護(群體免疫)更能保護未接種的兒童,這一效果顯著提高了疫苗的整體功效。隨著對疫苗需求的不斷增加,Euvichol-S疫苗的優化版於2024年獲得WHO預先認證,使全球口服霍亂疫苗的供應量顯著增加,為應對自2021年以來不斷增加的霍亂疫情提供了保障。
儘管注射型疫苗在某些情況下仍可使用,但口服疫苗無疑成為了現代霍亂防控的主要武器。在全球面臨的公共衛生挑戰背景下,透過這些疫苗的使用,WHO的全球霍亂控制任務小組設定了到2030年減少霍亂死亡率超過90%的目標。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全球社會的共同努力與合作。
在這場防疫戰鬥中,口服霍亂疫苗如同一種「魔法」,在腸道內部展開對抗霍亂病原體的攻擊。而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魔法,來保護更多的人免受疾病的侵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