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逐漸浮現。在眾多再生能源中,生物質能源憑藉其特殊的轉化潛力,正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力軍。生物質是指來自植物和動物廢物的有機材料,這些有機材料在其生命週期內所獲得的能量,能夠透過不同的技術進行轉化,變身為液體燃料,進而為交通運輸、供暖及其他用途提供支持。
生物能被定義為「來自任何形式的生物質或其代謝產物的能量」。
目前,木材及木材廢料仍是生物質能源的主要來源。生物質可以直接作為燃料使用,或經過加工形成顆粒燃料或其他燃料形式。除了樹木以外,其他植物如玉米、爐甘石和竹子等,也可以用作燃料。此外,主要的廢棄物來源包括木材廢料、農業廢物、城市固體廢物和製造業廢料。
生物質的處理和轉化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熱轉化、化學轉化和生化轉化。
熱轉化過程使用熱量作為主要機制,將生物質升級為更高級的燃料。此過程中主要包括熱解、氣化等方法,這些過程的化學反應進行程度受到氧氣供應與轉化溫度的控制。
化學轉化方法通常基於一些既有的煤基過程,例如Fischer-Tropsch合成。此外,生物質也能轉化為多種商品化學品,與煤類類似。
許多生化過程是自然界中發展出來的,目的是分解生物質的分子,這主要是通過微生物的作用來完成的,包括厭氧消化、發酵和堆肥化等。
生物質可以用於生產熱能,這一應用在許多國家已經得到廣泛使用。它不僅能直接替代化石能源,還能夠實現能源的可持續性。
根據生物質的來源,生物燃料分為兩大類: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生物燃料使用食品作物,如甘蔗和玉米,這些作物上的糖分可經發酵轉化為生物乙醇。第二代生物燃料則不使用食品作物,而是依靠非食品來源,如多年生能源作物和農業廢料進行生產。
第二代生物燃料利用非食用基生物質來源,是其特點之一。
截至2020年,生物質能的全世界產量達到了58 EJ,雖然這一數字相比於其他能源(如石油、煤炭等)仍然較低,但其增長潛力無疑是巨大的。展望未來,需注意的是如何在不損害生態環境的同時進行生物質的生產和利用,以減少對天然林的依賴和廢料不當處置造成的影響。
生物質能在減緩氣候變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氣候和可持續性方面的挑戰仍需克服。生物質的生產過程和儲存運輸可能會導致温室氣體的排放,因此需要注意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生物質能源的潛力與挑戰並存,合理的發展模式將能引導其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力軍,進而助力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能否利用生物質這一資源,將廢棄物轉化為可再生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