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通常是心臟病最常見的徵兆之一,患者經常會感受到胸部的不適或疼痛。這種疼痛可以有多種形式,從尖銳到鈍痛,甚至可能感覺到沉壓或者擠壓感。
心絞痛的疼痛通常會影響肩膀、手臂、上腹部或下顎,並伴隨著噁心、出汗或呼吸急促等症狀。
心絞痛的成因多樣,主要可以分為心源性與非心源性兩種。心源性的原因一般涉及心臟血流不足,這種情況稱為“心絞痛”,而非心源性則可能包括消化系統、肌肉骨骼問題、肺部疾病等。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的症狀可能較不明顯,這使得及時診斷變得更加困難。
根據研究,心臟病發作的主要原因包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約佔31%)、肺栓塞(約佔2%)、氣胸、心包炎(約佔4%)、主動脈剝離(約佔1%)及食道破裂等。消化性疾病如胃食道逆流(約佔30%)和肌肉或骨骼疼痛(約佔28%)同樣是常見的疼痛來源。
確定胸痛的原因通常基於患者的病史、身體檢查和其他醫學檢查。
在美國,每年有近800萬人因胸痛就醫,這些患者中約60%需要住院觀察。全國每年因胸痛急診就醫的花費超過80億美金。這些數字不僅顯示了胸痛的普遍性,還凸顯了其可能的嚴重性。
每個人對胸痛的感受因年齡、性別、體重及其他因素有所不同。胸痛的表現可以是刺痛、燒灼感、鈍痛或壓迫感。胸痛可能會輻射到頸部、肩膀、大腿以及背部等多處身體部位。此外,與胸痛相關的症狀還包括噁心、嘔吐、頭暈、呼吸急促和焦慮等。
胸痛的性質、強度、持續時間及相關症狀對診斷和後續治療至關重要。
胸痛的原因可以從輕微的到致命的都有。成年人最常見的胸痛原因分別是:胃腸道(42%)、冠狀動脈疾病(31%)、肌肉骨骼(28%)、心包炎(4%)和肺栓塞(2%)。對於兒童來說,最常見的原因則包括肌肉骨骼(76–89%)、運動誘發的哮喘(4–12%)及胃腸疾病(8%)。
心血管疾病常常在胸痛表現中占據重要位置。例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穩定或不穩定心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通常會有胸部壓迫或擠壓感,並伴隨出汗及噁心等症狀。
舉例來說,心絞痛是由冠狀動脈痙攣引起的胸痛,這種情況在50歲以下的女性中更為常見,與吸煙、可卡因及三叉神經刺激劑使用都有關聯。
確定胸痛的診斷往往需依賴詳盡的病史及身體檢查。一些典型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增長、吸煙、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對於評估風險有重要意義。胸痛的描述、出現時間及伴隨症狀為鑑別診斷提供關鍵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約有33%的心肌梗死患者並不會出現典型的胸痛,這也使得他們在治療上存在更高的風險。因此,及時的識別與干預至關重要。
胸痛的管理策略取決於其潛在原因。對於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初步治療常包括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等藥物。初期療法的反應並不一定能指示胸痛是否與心臟有關。在原因不明的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病因。這使得胸痛成為急診室中約5%的報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胸痛問題存在的情況下,何種主動的行動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避免心臟病的襲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