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由於情感需求或其他心理因素,某些監護人會故意讓他們的孩子或依賴者顯得虛弱,這種現象被稱為「對他人施加的虛假疾病障礙」(FDIA)。這種心理健康障礙通常涉及監護人在其照顧的對象身上製造健康問題的假象,通常呈現為長期看似的病痛,這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健康,也可能導致永久性傷害甚至死亡。
FDIA,曾被稱為「代理性Munchausen症候群」,其根源可能源自監護人在童年時期所體驗的創傷事件,例如情感上的忽視或虐待。
根據醫療專業人士的觀察,這種行為背後的動機通常是希望獲得他人的同情和關注。監護人可以通過造假醫學檢查結果、故意傷害孩子或捏造各種症狀來維持這種狀態。孩子的痛苦,不僅是對健康的影響,更是在心理上無形地形成了創傷。
FDIA的表現形式多樣,包括:
這種行為的特殊之處在於,監護人和醫療工作者之間的互動往往會在不經意間成為一種不健康的同盟,使得這種虐待得以延續。
FDIA所表現的症狀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相對於普通的身體虐待,FDIA的虐待行為往往是經過計劃的,缺乏即興性,且往往是在秘密進行的。這使得醫療專業人員在面對模糊且難以解釋的病例時,可能無意中成為施害者的同幫者。
受到FDIA影響的孩子,常常經歷深重的心理創傷,他們可能會在成長過程中無法信任身邊的人。失去所相信的父母,可能會導致他們未來難以建立健康的依附關係。有報告指出,孩子在長大後,或許會否定自己的健康需求或產生對醫療系統的恐懼。
這些孩子的唯一「罪過」,就是出生在不幸中的家庭,卻無法脫身於父母的控制之中。
目前,FDIA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將受害的孩子從施害者那裡帶走,並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適當的治療。雖然心理治療的成效尚無法確定,但對願意認識到自身問題的施害者來說,心理治療仍可望取得一定效果。然而對於那些拒絕承認自己行為不當或無法採取行動的人,治療的難度就會加大。
FDIA的認知仍在演變中,許多醫療專業人士對於此情況的研究逐年增多。該疾病的命名和發展有其歷史背景,如今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術語使用,使得社會對該議題的理解日益豐富。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對於FDIA的認識不斷引起爭議,特別是在該現象如何描述及其背後的心理動因上。雖然已經有研究揭示其病理性色彩,但依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懷疑與爭論。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以避免讓無辜的生命受到傷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