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教的神學討論中,靈恩恩賜的問題常常引發激烈的爭論。靈恩運動與其關注的聖靈恩賜,似乎與某些歷史傳統相抵觸,從而形成了兩種對立的觀點:停止主義(Cessationism)與持續主義(Continuationism)。這不僅僅是關於神學理念的爭論,更觸及了每位信徒對於上帝在當今社會中所行使能力的理解。
停止主義認為,聖靈的恩賜,自使徒時代結束後便不再有效,因此當代教會不再應期待這些恩賜的出現。
停止主義主要根植於改革宗神學中,特別與加爾文主義有密切關連。這一觀點的形成,起初是針對天主教對超自然現象的主張,並隨著新教的發展而獲得進一步的理論支持。根據這一觀點,靈恩恩賜如口講方言、預言及醫治等,隨著使徒的去世而終止。改革宗的支持者認為,這些恩賜的主要功能是確認神的話語,並且不應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被視為可期待的現象。
「約翰·加爾文曾提到,神蹟不該脫離上帝的話語,只有在話語的支持下,神蹟才能成為信仰的支持。」
與停止主義相對的持續主義則認為,聖靈的恩賜並未隨著使徒時代的結束而消失。這一理念在五旬節運動及靈恩運動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持續主義支持者堅信神的靈意能夠隨時與信徒同在,並且這些恩賜應當在現今教會中被普遍體現。他們主張,聖靈的工作不僅限於歷史上的某些時期,而是持續到今天,並鼓勵信徒積極追求這些靈恩恩賜的經歷。
「持續主義強調,聖靈的恩賜是所有基督徒在任何時代都應該經歷的。」
在這兩種立場之間,還存在一種「開放但小心」的觀點,這是一種持續主義中較為謹慎的立場,承認靈恩恩賜的可能性,但同時保持對現代靈恩運動的各種表現方式的懷疑。這類立場的信徒認為,聖靈的恩賜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出現,但他們對於這些恩賜如何表現及其正當性持有保留意見。這一立場也見於一些路德宗的信徒中。
這一問題一直延續至今,伴隨著現代社會中的數個靈性復興運動,不論是在天主教、聖公會,還是五旬節派教會中,靈恩的存在都引起了持續的討論。面對日益多元化的信仰需求以及靈性尋求,這場爭論不僅是神學的問題,更是信仰實踐的表現。「持續主義的支持者與停止主義者之間的辯論常常集中於靈恩恩賜是否在今日教會中依然有效。」
雖然阻礙信徒經歷靈恩恩賜的因素各不相同,然而許多人依然尋求與聖靈的親密關係,無論是處於狀態的懷疑還是渴望。在這樣的背景下,對靈恩的理解與接受觀念也變得至關重要。
涉及靈恩恩賜的問題,無論是停止主義的懷疑,還是持續主義的期待,都促使信徒重新思考神在當今世界中的作為。這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在當代教會中,信徒是否依然能夠真實地體驗到神蹟和靈恩恩賜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