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特定的蘑菇中,特別是在致命的白色毒螺(C. dealbata)及其他如Inocybe和Clitocybe屬的蘑菇中,存在著一種被稱為muscarine的天然物質。此化合物的毒性程度令許多人對食用這類蘑菇持有懷疑態度。根據醫學研究,muscarine是選擇性激動劑,影響著人體的神經系統,尤其是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互動。
Muscarine被首次從Amanita muscaria中分離出來,並在1869年由德國化學家報告其發現。
muscarine的名字來源於“fly agaric”,因為這些蘑菇常被用來捕捉蒼蠅。更重要的是,muscarine在副交感神經系統中的作用是突出的,它能夠引起強烈的生理反應,甚至可能導致循環衰竭和死亡。
muscarine 是一種四級銨鹽,只在腸胃道吸收效率不及三級胺類,且無法穿越血腦障壁。其結構類似於神經遞質乙醯膽鹼,能夠激活muscarinic膽鹼受體,這些受體使muscarine成為一種重要的研究對象,尤其是在藥理學的探索中。
muscarine模仿乙醯膽鹼的功能,並與muscarinic受體結合,調節神經系統的活動。
muscarine有兩個鏡像異構體,分別是2S-muscarine和2R-muscarine,這些結構的不同可能影響其生物活性和作用。
muscarine能模仿乙醯膽鹼,並透過激活muscarinic受體進行其藥理作用。這些受體分為五種類型:M1、M2、M3、M4和M5,每種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量與功能均有所不同。研究指出,muscarine能有效降低心臟舒張的力量,進而影響血壓。若muscarine進入腦部,則有可能導致震顫、癲癇等症狀。
muscarinic激動劑在醫療上有其應用,例如於治療青光眼、術後腸梗阻以及尿潴留等病況中發揮作用。但同樣地,muscarine的使用也受到一些禁忌的限制。
muscarine在臨床上不適合那些對副交感神經反應敏感的人群,如哮喘患者或有消化道阻塞的病人。
muscarine中毒的症狀相當明顯,包括瞳孔縮小、視力模糊、流口水、出汗、呼吸急促及心率減慢等。這些都是由於muscarine激活了副交感神經系統,導致了一系列生理反應。一旦muscarine進入腦部,可能會引發震顫、癲癇以及體溫降低等嚴重後果。
中毒的症狀通常在攝入蘑菇後的短時間內出現,並可能迅速惡化,進而導致循環衰竭。對此,及時使用抗muscarinic劑,如阿托品,可以有效緩解毒性反應。
阿托品作為muscarine中毒的解毒劑,通過抑制muscarinic受體的作用來減少乙醯膽鹼的影響,緩解中毒症狀。阿托品能擴張瞳孔、減少腸道活動和緩解膀胱緊張,對於許多與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有關的病症都具有治療潛力。
阿托品不僅用於muscarine中毒,亦在眼科及泌尿系統等領域得到應用。
muscarine在神經系統中的影響無疑十分複雜,從結構到功能,均展現了這個物質的特殊之處。值得思考的是,在探索muscarine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影響的同時,是否還有其他更安全的替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