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的網絡環境充滿挑戰,政府對互聯網的限制與監控使得許多人不得不採取自我審查的措施以維持其線上生活。根據 Freedom House 的報告,古巴在互聯網自由度上持續受到抨擊,2018 年的評分為 79,表明該國在全球 65 個排名國中位居第五,僅次於中國和伊朗等國。這使得古巴成為一個被標為「不自由」的國家,自 2009 年報告開始公布以來便持續如此。
古巴的網絡過濾和封鎖並不是特別廣泛。然而,由於有限的網絡基礎設施,民眾的上網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古巴政府使用的 Avila Link 軟體已被報導用以監控公民的互聯網使用狀況,透過代理伺服器間接獲取使用者的帳號及密碼。古巴大使 Miguel Ramirez 辯稱,該國有權「監控互聯網的使用,防止駭客事件、密碼盜竊以及各種負面網站的存取」。
根據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的說法,古巴可能從中國購得了一些網絡監控技術。這種監控導致古巴民眾對網絡內容的使用增加了自我審查的過程。
政府要求所有互聯網上發佈的材料必須經過國家序列出版物登記局的批准,這進一步限制了網絡言論自由。雖然一些外國新聞網站未受到封鎖,但低速的網絡連接和過時的技術使古巴使用者無法順暢加載這些網站。
即使在這些挑戰中,互聯網接入仍被視為古巴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直至 2018 年,古巴的互聯網連接在公共互聯網咖啡廳與無線網絡中價格不一,普通人每小時必需支付 0.10 CUC 至 1.50 CUC 不等,這對於收入相對較低的古巴民眾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負擔。這使得大多數人更傾向於選擇內部的「國家網」而非全球互聯網。
雖然移動數據的價格自 2018 年以來有所降低,然而由於大部分家庭仍無法承擔昂貴的接入費用,互聯網的普及仍面臨挑戰。
隨著政府對互聯網的限制,古巴出現了「El Paquete」和「StreetNets」這類自發性網絡方案。「El Paquete」利用手動方式將數位內容包含音樂、電影等,定期交付給民眾,而「StreetNets」則是民間自建的無網絡天線系統,使用者透過此網絡進行無政府監控的交流。
在這些自發性網絡中,使用者自我審查的情況普遍,因為任何違規行為都可能導致其被永久封鎖。
儘管古巴的網絡環境相當嚴峻,自我審查已成為許多民眾在此環境中生存的一種必要策略。這對於古巴民眾的自由和表達權利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