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移民和國籍法》(即哈特-塞勒法案)是美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法律,它徹底改變了美國的移民政策。這部法律的通過標誌著長達數十年的種族歧視移民政策的終結,取消了基於種族和國籍的移民配額系統,這一系統自1920年代以來一直主導著美國的移民政策。它的通過不僅是法律層面的變革,更代表了一種社會上的認知轉變,即對多元文化及平等機會的追求。
《移民和國籍法》的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它結束了以國籍為基礎的歧視,使來自南歐和東歐及亞裔的移民不再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美國的移民政策自1790年以來就受到對"白人"的偏愛,對其他種族和民族尤其是亞洲和非洲移民的限制成為常態。這些政策的目的在於保護美國白人社會的同質性。隨著民權運動的興起,對這一不平等政策的批評聲音日益增強,對改革的呼聲愈演愈烈。在1965年,受到社會運動的推動以及以肯尼迪和約翰遜總統為首的政治領導者的支持,這項法律才得以通過。
「這個舊制度違背了美國民主的基本原則,標誌著一種針對每個人基於其本身的才能的評價。」
該法案正式取消了基於國籍的配額,並創建了一個七類優先系統,以家庭團聚和專業技能為優先。根據該法,對於美國公民的直系親屬,專業人才以及難民的移民申請將得到優先考慮。此法律首次引入的數量限制為每年120,000名來自西半球的移民。此外,該法還承認了難民的特殊地位,為其提供了相應的簽證途徑。
「這項法律不僅是對老舊種類歧視政策的終結,更是讓美國成為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國家的重要步驟。」
在1965年前,這項法案經歷了多次的起伏。原始法案最早由肯尼迪總統草擬,雖在初嫂受到保守派的抵制,但約翰遜總統的支持最終使其得以通過。該法案在國會受到了來自於各個政黨的廣泛支持,最終以320:70的票數在眾議院通過,參議院則以76:18的結果通過。
「我們的城市不會每年湧入一百萬名移民…這一法案不會破壞我們國家的種族結構。」
《移民和國籍法》的通過使得美國的移民人口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法律的通過讓南方和東方的移民可以更自由地進入美國,使得印亞裔和拉丁美洲裔人口逐漸增加,改變了美國的民族結構。
「這部法律奠定了美國日後人口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基礎。」
儘管《移民和國籍法》的通過象徵著一段歧視政策的結束,然而在後來的數十年裡,依然存在著對某些群體的歧視現象。直至1990年,對LGBTQ+群體的歧視條款才被撤回,顯示出在法律的背後仍需不斷努力以實現真正的平等。
因此,《移民和國籍法》不僅是對過去歧視政策的反思與修正,也是對未來的承諾。隨著美國社會的發展,這條法律依然在影響著移民的命運和每個家庭的團聚,而我們也必須思考,在持續不斷的變遷中,美國的移民政策會朝向何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