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START 與 START 系統有何不同?選擇正確的分診工具能改變一切!

在大規模傷亡事件中,醫療工作者面臨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如何快速有效地對傷者進行分診。JumpSTART 和 START 系統是兩種用於分診的工具,然而它們之間卻存在一些根本的不同。JumpSTART專為年輕患者設計,但START則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患者。本文將深入探討兩個系統的關鍵差異,以及為什麼選擇正確的分診工具對於在緊急情況下的成功處置至關重要。

JumpSTART是專為災難設計的分診工具,旨在提高兒童患者的存活率。

JumpSTART的發展背景

JumpSTART於1995年由邁阿密兒童醫院的急救醫生Lou Romig博士開發。這位醫生在親歷了颶風安德魯的影響後,決心改進對兒童在災難情境下的醫療應對,進而發展出這套專注於兒童的分診系統。雖然JumpSTART設計用於8歲以下的兒童,但實際上也會應用於任何外觀上像兒童的患者。

基本分診類別

和START系統一樣,JumpSTART將患者分為四個基本類別:

  • 立即(Immediate):危及生命的傷害;需要在一小時內獲得醫療照護。
  • 延遲(Delayed):非生命危及傷害;需要醫療照護,但可延遲幾小時。
  • 輕傷(Minor):輕微傷害;可能在未來幾天內需要醫療照護(“可以走路的傷者”)。
  • 死亡或期待(Deceased or expectant):已死亡,或重傷以至於根本無法在現有資源下進行生命救治。

JumpSTART算法的基本步驟

使用JumpSTART進行分診時,醫療人員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驟進行評估:

第一步:識別可走動的患者

如同START,分診醫生會先邀請所有能走動的患者前往指定區域接受治療。所有能走動的患者將被立即標記為綠色(輕傷)。

第二步:患者是否還在呼吸?

如果患者在呼吸,醫生將會進入第三步。如果患者沒有呼吸,則會先進行氣道操作。如果患者成功恢復呼吸,則標記為紅色(立即)。如果無法重新獲得呼吸,醫師將檢查是否有周邊脈搏,根據不同情況標記為黑色或紅色。

第三步:評估呼吸速率、灌注及精神狀態

在這一階段,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呼吸速率、是否有脈搏以及精神狀態進行標記,這是用以判斷他們的優先醫療需求。

選擇正確的分診工具可以顯著影響患兒的生存率與未來健康狀況。

文獻回顧

至2016年,對於JumpSTART在實際大規模傷亡事件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尚缺乏研究,但 JumpSTART的區分有效性已經被證實。各類研究普遍指出,醫療提供者能夠迅速學習JumpSTART的算法,並在模擬的分診情境中表現良好。

例如,一項涉及醫療人員的研究顯示,參訓者在學習後對兒童的分診能力有顯著提升。然而,該系統在評估可走動的患者時取得的準確性較低,特別是對於重傷患者的辨識能力仍需加強。

結論

JumpSTART與START系統雖然都屬於分診工具,但針對的患者群體和具體的分診流程存在著重要差異。正確的分診工具在大規模傷亡事件中不僅影響患者的即時治療,也關乎到整體救援的有效性。在未來面對新一輪的挑戰時,我們是否能持續改進分診工具,以挽救更多生命呢?

Trending Knowledge

JumpSTART 分診法:到底怎麼在災難現場準確分辨急重病患?
在重大災難事件中,有效的分診系統可以決定生死。JumpSTART分診法,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分診工具,旨在快速且準確地識別出需要立即醫療照顧的病患。這種工具於1995年由邁阿密兒童醫院的急診醫生Lou Romig博士所開發,其靈感來自是對於在1992年颶風安德魯中受災的兒童的觀察。 什麼是JumpSTART? JumpSTART分診法是對於簡易分診及快速處理(START)系統的一種
為何 JumpSTART 這套小兒科災難分診系統能救命?
在災難發生的瞬間,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尤其是當涉及到最脆弱的患者——兒童時。JumpSTART,小兒科災難分診系統,旨在以迅速而準確的方式,為在大規模傷亡事件中受影響的兒童進行分診。這套系統的設計初衷就是要確保每一位小患者都能獲得及時的醫療資源,進而挽救生命。 <blockquote> JumpSTART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醫療人員快速分辨哪些兒童需要立即的醫療注意。 </blockquote
在災難中拯救孩子生命!為何 JumpSTART 是必學的分診工具?
在災難發生時,如何迅速而正確地評估受傷孩童的急救需求,成為每位醫療人員與急救者面臨的重大挑戰。JumpSTART分診工具便是為了這樣的需求而誕生。這套系統於1995年由美國邁阿密兒童醫院的急診和災難醫生盧·羅米克博士(Dr. Lou Romig)所創立,以應對如颶風安德魯(Hurricane Andrew)等自然災害對兒童的影響。 <blockquote> JumpSTART旨在為年齡從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