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災難事件中,有效的分診系統可以決定生死。JumpSTART分診法,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分診工具,旨在快速且準確地識別出需要立即醫療照顧的病患。這種工具於1995年由邁阿密兒童醫院的急診醫生Lou Romig博士所開發,其靈感來自是對於在1992年颶風安德魯中受災的兒童的觀察。
JumpSTART分診法是對於簡易分診及快速處理(START)系統的一種變體,但其重點在於兒童,尤其是八歲以下的孩子。方式是通過將病患分成四個類別來進行:立即、延遲、輕傷及已故或期待。在災難現場,每一秒鐘都是寶貴的,因此準確的分診能夠有效優化醫療資源的分配。
在跳躍式分診中,病患的生命危險性和醫療需求被迅速評估,這可以挽救生命。
JumpSTART系統根據病患的病情分為以下四個類別:
與START相同,在開始時,分診醫生指示所有可以走路的病人向指定區域移動,並將這些病人標記為綠色(輕傷)。隨後,這些病人由指派到綠色區域的臨床醫生進行二次分診。
在這一步,醫生首先確認患者是否有呼吸。如果患者有呼吸,將進入第三步;如果沒有,則會進行氣道操作。若經過氣道操作後患者恢復自主呼吸,他們將被標記為紅色(立即)。
在這一步驟中,進一步評估患者的呼吸率、脈搏及心理狀態,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分類:
如果患者的呼吸率在15下或45以上,或者沒有外周脈搏,或者心理狀態不符合年齡,他們將被標記為紅色;而如果呼吸率在15-45之間且心理狀態正常,則將被標記為黃色。
雖然JumpSTART在模擬災難環境中的使用已反覆被評估,但至今仍缺乏在真實重大Casualty案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研究顯示,醫療人員在學習JumpSTART演算法後,能夠提高對於小兒病患的分診能力,也能持續保持相對的準確性。
一項2013年的研究發現,醫學住院醫師在所有職業階段都能輕鬆掌握JumpSTART演算法,顯示出具有高的評估可靠性。不過,對於可走動的病人,可靠性卻相對較低。相較之下,在模擬的兒童大規模傷患事件中,JumpSTART的表現與SALT分診系統不相上下,但JumpSTART在每位患者的分診時間上更具優勢,平均少了八秒。
儘管JumpSTART在多數模擬場景中表現出色,但在真實場景中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仍有待提高。
隨著對於災難醫療需求的重視增加,分診系統也隨之進化。對於醫療提供者而言,能夠有效識別並迅速處理急重病患的能力,不僅是提升醫療效果的關鍵,也可以在生命與死亡之間做出關鍵選擇。未來,我們是否該尋求更全面的研究,以驗證並完善這些分診系統的可行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