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健康狀況,通常在七天內出現腎功能下降的跡象。這可能表現為血清肌酐的升高或尿量的減少,或兩者同時存在。急性腎損傷的成因可分為前腎性、內源性和後腎性三大類別,各種原因可導致腎功能的異常,並且急性腎損傷在住院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10%至15%。隨著患者的健康狀況惡化,進一步的症狀也可能出現,這些症狀不僅影響腎臟功能,還可能對整個身體產生連鎖影響。
AKI的臨床症狀往往受到根本原因的主導。患者可能出現的一些癥狀包括:
疲勞、食慾減退、頭痛、噁心和嘔吐。
此外,鉀水平的顯著升高可以導致心律異常,可能會危及生命。腎臟的液體平衡也常常受到影響:
血壓可能會高、低或正常,這取決於具體情況。
有時患者在腰部可能會感到疼痛,這通常是腎臟周圍纖維組織膨脹導致的。當腎損傷是由脫水引起時,可能會有口渴的感覺,並且身體檢查中會顯示液體不足的跡象。針對這些症狀的早期識別至關重要,因為這將有助於醫療專業人員迅速制定治療計劃。
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可以歸為三個主要類別:
這類原因是指那些導致腎臟有效血流減少的情況,包括但不限於:
脫水、低血壓、心臟衰竭以及藥物使用等。
這類原因直接損害腎臟本身的結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管的受損等。常見的內源性病因包括:
腎小管壞死、腎小管間質炎等。
由於腎臟以外的尿路阻塞造成的AKI,例如腎結石或膀胱癌等疾病,也是常見的原因。這類情況會引起尿液流動的不暢,從而導致腎功能的損害。
急性腎損傷的診斷通常依賴於病史和實驗室數據。若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即可確診為AKI:
血清肌酐在48小時內增加≥0.3 mg/dl或在7天內增加≥1.5倍基線。
另一個診斷標準是尿量在6小時內小於0.5 mL/kg/h。對於住院患者來說,早期識別這些情況至關重要,以便迅速採取行動。
AKI的管理需要根據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基本的治療方法包括:
AKI的死亡率相對較高,尤其在ICU中的患者死亡率可高達50%。每年全球大約有兩百萬人死於AKI。即使患者的腎功能恢復,未來發展為慢性腎病的風險也將顯著增加。
面對急性腎損傷,對於及時識別其症狀和原因至關重要。無論是醫療工作者還是普通大眾,都應該提高對這種潛在致命狀況的認識。你有沒有考慮過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改變可以幫助預防急性腎損傷的發生?